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貧苦 (1 / 3)

第二天清早,張雲起上了將軍嶺。

云溪的產業他管顧的少,難得回老家一次,想去合作社的農業種養殖基地看看。

張海軍陪他一起去的,兩人先是來到方圓辣椒種植基地,辣椒早在秋天時就已採摘完了,這時節的地畔地楞已經被勞工們全部拿钁頭挖了一遍,滿山的梯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鬆軟,邊畔颳得像狗舔得一般乾淨,現在就等出了春節育苗下辣椒秧。

兩人一路閒聊。張海軍指著規規正正的田畔笑道:“還是你搞的政策好呀,你看,雖然講咱們村裡的人在基地裡務工,但和城裡的工人不一樣,他們不僅能夠領工資,而且都是股東,這些辣椒的效益跟他們的股份分紅直接掛鉤,所以幹活賣力,跟整自留地一樣。”

張雲起笑:“海軍叔,我也就是嘴巴上打江山,種植基地的經營,村裡的發展,還得靠你們。今年我們村子裡要大力發展封陽罈子肉、靈烏鴨、方圓辣椒這些特色農業產業,同時還要把大豆的散種統銷政策在全鎮範圍內推廣下去,涉及到幾千戶農戶,你這個理事長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其實以前云溪村採取的是基於包銷合同的散種統銷模式,村裡人自己種大豆、花生和菜籽油等原材料,然後透過包銷合同賣給龍景園罐頭廠,但是張雲起覺得這種粗放模式只適合構建龍景園大供應鏈的前期,眼下龍景園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云溪村也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那就必須精耕細作,控制住原料端的生產,所以他調整了方向,在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大前提下,云溪村的耕地、荒地全部收回村集體,然後統一發包給村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下面成立一家子公司。

子公司是去年年中成立的,叫華豐種養殖有限公司,涉及到專業種養殖,肯定需要專業的種養殖技術人員,張雲起對農業種養殖行業的認知十分有限,主要的經營管理人員全都是李季林聘請的,他在這一塊搞了半輩子,各方面都很熟悉,人脈也廣。

李季林外聘的華豐總經理叫譚勝和,面試終審的時候張雲起見了一面,這人之前是湘南農業大學的副教授,後來辭職下海,加入了湘南長青發農業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後來被李季林撬了過來。

在譚勝和之下,華豐由他搭建了三套運營班子,一個負責方圓辣椒種植基地,另外兩個負責生豬和靈烏鴨養殖基地,村民們可以在基地打工。

當然,這麼一搞,以後云溪村的人就沒耕地可種了,他們的耕地經營權全部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了合作社,而合作社也徹底成為了一個董事會,具體的業務經營剝離出來,由合作社全資控股的華豐生產經營,云溪村的村民每年按股分紅。

至於大豆花生、菜籽油等原材料,張雲起以散種統銷的形式,發包給了龍灣鎮其他村的村民。

眼下龍景園罐頭廠月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500萬元,需要的大豆達到1800噸,辣椒1500噸。單單大豆這一項,全部採取包銷合同的形式發包,起碼就需要3600戶農戶來種植。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專案每年起碼可以給3600個普通農戶家庭帶來不低於1500元收入。

計劃自然是相當龐大的,要知道,龍灣鎮像云溪村這樣的自然村,農戶數量才勉強80多戶,可想而知,3600戶將覆蓋龍灣鎮多少個自然村落,但其他村並沒有云溪村股份制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以需要鎮政府和下面的村委會統籌對接,包銷到戶。

眼下聯盛的盤子越來越大,張雲起並沒有什麼精力去操持細節,他做的只能是掌舵,確定公司發展方向。按照他的規劃,眼下整個聯盛大供應鏈體系已經初具規模,華豐負責原材料生產、龍景園產業園負責原材料加工、聯盛負責罐頭產品營銷體系搭建。

在90年代中期,已經掌控了上中下游的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