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我們之前沒有得到過的資訊啊。”彼得神父很是高興:“那元朝的戰鬥力如何?他們計程車兵數量、質量怎樣?”
“數量倒是多,但是沒啥用。當然,俺見到的畢竟不是他們陸軍主力,所以說的也不一定準確。”唐賽兒想了想,還是補充道:
“元朝船隊一次放下來了好幾千人,但大部分都是那種南洋土人。他們的作戰素質並不高,感覺就是湊數的。元將估計也知道他們的水平,只是讓這些人去打雜,只有一部分地位稍高的,被夾在軍中,用來填充陣線。”
“元軍將領內部,意見其實不統一。他們也知道,現在這個情況,上岸也守不住。但俺私下打聽,他們應該是希望攻克幾個州縣,這樣方便進行宣傳。”
“是宣傳給誰看啊?其他小國麼?”王大喇嘛問。
“內外的宣傳都有吧。”唐賽兒回答:“爪哇朝廷的統治,並不如明朝那麼嚴密。他們的官府,跟俺們那邊不一樣。大商人的莊園跨州連郡——或者說,莊園就是他們的地方官府了。”
“這些大商人,或者說莊園主,也不全是漢人。為了拉攏土人,一些當地的土王也經常被邀請進來,作為這種地方領主,進入爪哇朝廷。”
“南洋那邊,也確實有大一點的國家,但那些土人國家,比爪哇元還要鬆散。土王的本部兵被擊敗後,附屬城邦就會一鬨而散,轉投待遇更好的元朝。用這種方式,他們快速兼併了不少邦國,建立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
“這些地方領主們,除了經營莊園,大部分也都從事海上貿易,所以商業和航路對他們尤其重要。爪哇元最重要的幾個家族,都是勢力強大的海商。因為這些人擁有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最龐大的船隊,所以無論經濟還是軍事上,小城邦都得服從他們,根據他們的命令,繳納貢賦、生產商品、乃至召集土兵。”
“但是,反過來說,他們也得想辦法,才能讓地方保持忠誠。因為土王們既然能倒向他們,也能倒向明朝。不過,當時明朝為了追擊這些元朝人,打進了交趾,把那裡作為基地,讓他們感到了威脅。我估計就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這麼團結。”
“土王不喜歡明朝的管理方式吧。”王大喇嘛大概猜出來原因了。
“是啊。”唐賽兒點點頭:“俺一開始沒想過這麼多,後來一路瞭解了不少,才發現,元朝士紳如何看待明朝,這些土王也差不多。”
“明朝認為,交趾是漢唐故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區了。所以,攻佔那裡之後,就設定流官,徵發土人,如同中原的習慣。那邊的土王因此很不滿,南洋的其他土人,也因此厭惡明朝,覺得還是跟著大元混比較舒服。”
“他們倒確實是這麼宣傳的。”彼得神父說:“看來他們對土王也很寬仁啊。”
“我倒是覺得,明朝也沒說錯。”王大喇嘛有些懷疑:“交趾那地方,跟西夏那邊,不是一樣的麼?都是大漢的時候入收入疆域,大唐瓦解之後自立為王。西夏故地可以設定流官,算進本土,交趾為什麼就不行?”
“俺也不知道。”唐賽兒承認:“不過俺可以猜測出爪哇朝廷的心態。一方面他要告誡手下,明朝很強大,難以獨立對抗,所以必須團結起來;另一方面,他也必須拿出一些成果,給內外的勢力看。否則,人家可能就會找其他人去保護自己了。”
“所以他們才急著打是吧。”王大喇嘛點點頭。
“是的。”唐賽兒說:“俺瞭解的情況是,元軍這次就是為了攻城來的。他們希望至少能打下來一兩座城,如果能攻下府城就更好了。不求長期佔領,至少得取得幾次勝利,給家裡交差。”
“那能不能打下來呢?”王大喇嘛問。
“沒什麼希望的。”唐賽兒直接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