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7章 慈禧 (1 / 2)

現在輪到盤點十大千古罪人《慈禧,乾隆,司馬倫,李隆基,安祿山,石敬瑭,趙高,司馬懿,趙構,秦檜》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也被稱為“慈禧太后”“西太后”“老佛爺”。她是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掌管晚清政權近半個世紀。

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慈禧生於北京,她的父親是葉赫那拉·惠徵,曾任安徽寧池太廣道。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1852年2月),慈禧選秀入宮,咸豐皇帝賜號蘭貴人。

咸豐四年二月初二(1854年),晉封懿嬪。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慈禧生下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晉封為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

當時咸豐皇帝身體不好,面臨英法聯軍入侵和太平天國叛亂等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而慈禧聰慧且受寵,咸豐便教導她處理政事,讓她代筆批閱奏章,有時也允許她發表意見。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咸豐帝帶著慈禧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咸豐皇帝去世。

咸豐帝任命大臣景壽、怡親王載垣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載淳處理朝政,又給皇后鈕祜祿氏和皇子載淳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下令新皇帝載淳頒佈的詔書需八大臣同意並加蓋這兩個印章才有效,載淳年幼,印章便由慈禧代為保管。

慈禧當上太后不久,八大臣的一封奏章剝奪了軍機處的擬旨權,她認為這是在剝奪自己和慈安太后的權利,決定增強手中權力。

她先讓大臣上奏請求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但八大臣以清朝無此先例為由令軍機處擬旨斥駁,慈禧串通慈安拒絕蓋印,將折旨留中不發,八大臣以“擱車”示威,迫使兩宮太后讓步。

同年八月六日,慈禧和慈安在熱河召見恭親王奕?,商定政變步驟後,奕?回京拉攏同盟並傳播對八大臣不利的言論,慈禧則以“減其勞”為名解除了八大臣之一載垣的禁衛軍兵權。

十月二十六日,慈禧帶同治皇帝和八大臣回京,她以皇帝年幼為由,隨靈柩走一天後便提前由小路回京,讓八大臣中最有權勢的肅順護送咸豐梓宮走大路。

十一月一日,慈禧回到北京後接見恭親王奕?、軍機大臣文祥等。

十一月二日,奕?在慈禧授意下頒佈聖旨,解除肅順等人職務,當場逮捕載垣、端華,又下令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撤職查辦,還抓捕了護送梓宮回京的肅順。

十一月八日,慈禧釋出詔書,否認咸豐帝遺詔並數落八大臣罪狀,下令將肅順斬首,讓載垣、端華自盡,其餘五大臣被革職或充軍。

十二月初二,載淳正式登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禧宣佈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1862年改為同治元年,還讓恭親王奕?輔政,形成“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統治局面。

聽政初期,慈禧推行兩項執政主張:

1. 破格重用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和其他地方的漢人軍事集團。

太平天國運動來勢洶洶,慈禧繼續沿用咸豐重用漢人的政策,力排眾議,授權曾國藩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曾國藩為感恩推薦了左宗棠和李鴻章,他們成為抵抗太平軍的重要力量。

2. 支援洋務運動。

同治元年(1862年),以同治帝名義頒發上諭,正式宣佈“借師助剿”政策方針。

“洋槍隊”改名為“常勝軍”並擴編,還在寧波組建“常捷軍”,列強提供洋槍洋炮給清軍並幫助訓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