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歷史軍事>小說開局盤點十大謀士> 第162章 鄭成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2章 鄭成功 (1 / 2)

鄭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鄭成功的父親是鄭芝龍,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

鄭成功幼年成長於日本肥前國,七歲時被父親接回福建南安讀書。

他讀書天分頗高,不拘泥於章句,愛看《春秋》和《孫子兵法》,還學習制藝、練習武藝和騎射。

崇禎十一年(1638年),鄭成功補為南安縣學生員。

崇禎十五年(1642年)參加鄉試,未中。

崇禎十七年(1644年),鄭成功在南京國子監求學,並拜東林黨人錢謙益為師。

南明時期,福王政權被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和黃道周在福建擁立明唐王朱聿鍵登基,改元隆武。

鄭成功朝見隆武帝,被賜國姓,改名“成功”,授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駙馬。

隆武帝想出江西親征,鄭成功隨侍並獻策,但受到鄭芝龍阻攔。

後來鄭芝龍決定向清廷投誠,鄭成功力勸未果。

仙霞關守將撤兵後,鄭成功堅守不退,因缺糧兵散而退至延平。

隆武帝親征來到延平,清兵殺到致延平告破,隆武帝退守汀州後被殺,鄭成功南潰回到安平。

鄭芝龍降清後被帶往北京,鄭成功則與明大學士路振飛等人會盟,設明太祖朱元璋神位祭拜,自稱“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朱成功”,誓師抗清、恢復中原。

順治四年(1647年),鄭成功取鄭氏商舶資金,到南澳募兵,隊伍發展到數千人。

清兵突襲安平,其生母田川氏身死。

當時鄭彩、鄭聯兄弟佔據廈門、金門,迎奉明魯王朱以海。

鄭成功率軍歸來駐紮在鼓浪嶼,仍用隆武帝年號,操練兵馬。

他與鄭彩合兵攻海澄、與鄭鴻逵合攻泉州,期間一些將領前來投奔。

明桂王朱由榔在廣西肇慶登基並改元永曆後,鄭成功尊奉永曆帝。

此後,鄭成功繼續在福建、廣東等地與清軍作戰,取得了一些勝利,也經歷了失敗和挫折。

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攻潮州失利後,取回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

他建立五軍,兵力大增。

之後,鄭成功應永曆帝之召南下勤王,但戰事不利。

清兵進攻兩廣,廣東形勢危急,鄭成功決定以臺灣作為抗清根據地。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24年被荷蘭侵略者侵佔並建立殖民統治。

鄭成功進軍臺灣前,寫信要求荷蘭侵略軍撤出臺灣。

荷蘭侵略軍頭子派何廷斌來談條件,何廷斌具有愛國思想,向鄭成功報告了荷蘭軍情況並呈獻臺灣地圖。

臺灣人民也積極支援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戰士二萬五千人、戰船百艘,在臺灣鹿耳門一帶登陸。

登陸後與荷蘭侵略軍展開激烈戰鬥,在他的指揮有方、士兵英勇作戰和臺灣人民的積極支援下,荷蘭侵略軍戰敗。

1662年,最後一批荷蘭侵略軍被逐出臺灣,臺灣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建立政府、制定法律、開墾荒地、發展生產、努力建設。

他還親自到當地高山族居住的地區進行訪問,派人制造大批鐵製農具在高山族人民中推廣使用。

經過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臺灣的各種生產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但不幸的是,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後不久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九歲。

【後世評價】:

- 明朝遺民認為他反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