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看著群臣,眼神堅定。
英宗曰:“韃靼阿臺汗,屢屢犯我邊境,擾我百姓,朕豈能坐視不管?當出兵討伐,以保我大明江山,護我百姓安寧。”
群臣皆俯首,恭敬應道:“陛下聖明,當出兵討伐韃靼。”
於是,明廷決議討伐。甘肅、寧夏等地的明軍,接到聖旨,士氣大振。將領們身披鎧甲,威風凜凜。士兵們手持兵器,眼神堅定。
初春之時,大地復甦,萬物萌發生機。然而,邊境之地,卻瀰漫著緊張的氣氛。
甘肅的明軍,在將領的帶領下,整軍待發。軍營之中,士兵們忙碌穿梭,準備糧草輜重。將領們面色凝重,商議戰略戰術。
寧夏之地,明軍同樣嚴陣以待。戰馬嘶鳴,兵器閃耀著寒光。
正統三年春,甘肅、寧夏等地的明軍同步出擊。旌旗飄揚,浩浩蕩蕩。士兵們步伐整齊,士氣高昂。
一路上,風沙漫天,道路崎嶇。但明軍將士們毫不畏懼,奮勇前行。
四月,明軍與韃靼阿臺汗的軍隊相遇。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韃靼兵馬,氣勢洶洶。阿臺汗,身材魁梧,面容猙獰,騎在高頭大馬上,指揮著韃靼士兵。
明軍將領,沉著冷靜,指揮有方。士兵們奮勇殺敵,不畏生死。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經過激烈的戰鬥,明軍擊敗阿臺汗的軍隊。韃靼兵馬,死傷無數,紛紛向北逃竄。明軍乘勝追擊,深入大漠。
大漠之中,風沙肆虐,環境惡劣。但明軍將士們毫不退縮,繼續追擊。
韃靼士兵,驚恐萬分,狼狽逃竄。阿臺汗,看著敗局已定,心中充滿了絕望。
此役,韃靼本部兵馬幾被全殲,自此韃靼實力日漸衰弱。
戰後,武將高亨,身材高大,面容剛毅。他向朝廷提議,憑藉軍威重置東勝衛,並在官山衛故地設立界碑。
高亨曰:“陛下,此次戰役,我軍大勝。當趁機重置東勝衛,設立界碑,以鞏固邊防。”
然而,此事遭到當時的輔政大臣“三楊”反對。
楊榮,面容清癯,眼神深邃,智謀過人。他曰:“重置東勝衛,設立界碑,恐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楊溥,溫和敦厚,謙遜有禮。他曰:“當前局勢,當以穩定為主,不宜再生事端。”
楊士奇,沉穩睿智,德高望重。他曰:“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草率決定。”
於是,重置東勝衛並設立界碑之事,只得作罷。
此役,明軍大勝,威震四方。邊境之地,百姓歡呼雀躍,對明軍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