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稱“衛霍”,認為他們是大漢抵禦匈奴的傑出將領。
三國將領曹彰認為大丈夫應該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奔赴戰場,驅逐戎狄,建功立業。
司馬遷在《史記》中總結霍去病的功績為“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
宋臣李綱在《李綱全集下》中評價,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兩位將領出擊匈奴取得勝利,提高了國家的威望。
北宋文學家蘇洵認為霍去病是少有的賢能將軍,應受重任。
明末學者黃道周讚頌了霍去病在渾邪王投降時,不畏恐懼前去迎接入境的行為。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船山遺書第6卷》中評價,霍去病等人雖出身貧寒,沒看過孫子、吳起的兵書、聽過軍隊演習,卻有自己的方法、策略攻擊敵方從而取得勝利。
- 歷史學家陳梧桐則認為霍去病能夠做到戰無不勝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其一,霍去病具有超乎尋常的英雄氣概,打仗有敢於冒險、兇狠頑強的特點。
其二,他是一名有勇有謀的戰將,重視戰前謀劃,又能根據戰場隨機應變。
其三,他所率領的騎兵,都是武藝高強、作戰勇敢的將士。
稱號:
- 冠軍侯:十八歲時,霍去病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度功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 驃騎將軍:二十歲時升任驃騎將軍。
影響:
- 軍事方面:霍去病善用騎兵集團,發揮其積極進攻、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優勢。他的作戰方式和軍事理念對後來的戰爭產生了深遠影響,其膽略和勇猛成為後來軍人的典範。
- 開疆拓土:多次出擊匈奴,共斬獲匈奴十一萬餘人,幫助漢朝拓展了版圖。河西之戰的勝利使河西走廊納入漢朝版圖,設立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開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率兵消滅匈奴左部勢力,自此匈奴無力南侵、向北遷移,漢朝得以開發北部地區。
- 民族精神:霍去病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他的愛國精神和英勇無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永恆英雄,其“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言更是體現了他的高尚家國情懷。
功績:
初戰封侯:18歲時隨舅舅衛青遠征匈奴,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被封為冠軍侯。
河西之戰:兩次指揮河西之戰,殲敵數萬人,使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西域之路奠定了基礎。
漠北之戰:與衛青率軍深入漠北,消滅匈奴左部主力,封狼居胥,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