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準備期間,兩人又多次商量細節。
范蠡說道:“此去越國,路途遙遠,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
文種說:“糧食、衣物、盤纏都要備足。”
范蠡又道:“還要了解越國的風土人情、政治局勢,以便我們到了之後能迅速適應。”
文種點頭:“我已派人去打聽了。”
在出發前的一天,兩人再次相聚。
文種說:“明日就要出發了,不知范蠡兄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范蠡堅定地回答:“一切就緒,只待啟程。”
文種感慨道:“此去不知是福是禍,但只要我們攜手共進,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公元前511年,春風吹拂著越國的大地。范蠡和文種經過漫長的旅途,終於抵達了越國。
他們來到越王勾踐的宮殿外,求見勾踐。
勾踐在殿內聽聞有兩位楚國來的賢士,心中好奇,命人宣他們進殿。
范蠡和文種走進宮殿,向勾踐行禮。
勾踐問道:“聽聞二位從楚國而來,不知有何賜教?”
范蠡回答道:“大王,我二人在楚國久聞大王有大志,特來輔佐大王,共創偉業。”
勾踐看著他們,說道:“楚國人才濟濟,二位為何選擇來我越國?”
文種說道:“大王,越國雖小,但有發展之潛力,且大王心懷壯志,我們相信在越國能實現我們的抱負。”
勾踐微微點頭:“既然如此,那本王就考考二位,對於越國的發展,二位有何良策?”
范蠡說道:“大王,越國當務之急是發展農業,增加人口,充實國力。”
勾踐問道:“如何發展農業?”
文種接著說:“可以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鼓勵百姓開墾荒地。”
勾踐又問:“那如何增加人口?”
范蠡回答:“可以減輕賦稅,獎勵生育,吸引他國百姓前來定居。”
勾踐聽後,心中暗自讚賞:“二位所言,甚合本王心意。”
從此,范蠡和文種開始輔佐越王勾踐。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勾踐與范蠡、文種等人討論。
勾踐說道:“如今周邊各國局勢複雜,我們當如何應對?”
范蠡說道:“大王,我們當加強軍事訓練,打造精銳之師。”
文種補充道:“同時,要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避免樹敵過多。”
勾踐點頭:“嗯,就依二位之策行事。”
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范蠡和文種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一天,在商討稅收政策時。
文種說道:“我認為應當提高稅收,以增加國庫收入。”
范蠡反駁道:“不可,此時提高稅收會加重百姓負擔,不利於國家穩定。”
文種說道:“但國庫空虛,如何發展軍事?”
范蠡說道:“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財政來源。”
最終,勾踐權衡之後,採納了范蠡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