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歷史軍事>開局盤點十大競技小說> 第11章 亞聖吳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 亞聖吳起 (2 / 3)

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中午。

吳起倒在血泊中,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衫和周圍的地面。

他的呼吸越來越微弱,但眼神中依然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吳起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喃喃自語道:“我本欲助楚國稱霸諸侯,奈何……天不遂人願……”

他的目光漸漸失去了光彩,生命之火悄然熄滅。

風悄然吹過,吹動著大殿的帷幔,彷彿在為這位壯志未酬的名臣默哀。

吳起的身軀靜靜地躺在那裡,成為了楚國變法失敗的悲壯象徵。

……

【後世評價】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戰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先秦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曉儒、兵、法三家思想,在政事和軍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吳起在兵法上造詣深厚,但在楚國為政時刻薄、暴戾。

- 漢末權臣曹操肯定了其軍事作戰上的才能,但也指出他人格方面有缺陷,稱其“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

- 現代著名學者、歷史學家郭沫若評價吳起是中國歷史上永不會磨滅的人物,作為兵學家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並稱。

稱號:

- 被譽為“兵家四聖”之“亞聖”,他所著的《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並稱“孫吳兵法”。

-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吳起封為武廟十哲之一。

- 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吳起被追封為廣宗伯。

影響:

- 軍事上,他建立了“魏武卒”,這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第一支具有職業化和專業性質的部隊,開創了後代募兵制的先河。

他率領魏軍與各諸侯國交戰七十六場,全勝六十四場,攻佔多座城池並築城設郡,為魏國拓地千里。

其軍事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所著《吳子兵法》在宋代被選入《武經七書》,是武舉必考科目。

- 政治上,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其變法有效提升了楚國的行政效率,進一步削弱了貴族的威勢。

有力地維護了楚國中央集權的政治權威和社會控制能力,使楚國國力大增,疆域得到擴充套件。

他的變法思想和實踐對後來的商鞅變法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功績】

- 西河政績: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透過修德立信、移風易俗等舉措,政績卓著,使當地萬民親附,百官洽治,府庫充實。

並且成功抵禦了秦國和韓國的進攻,讓秦兵不敢向東,韓、趙賓從,為魏國拓地千里。

- 楚國變法: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包括改革爵祿制度,廢除世卿世祿,將削減的封地和爵祿用於軍隊建設

整頓吏治,杜絕請託之風,禁止官吏結黨營私,獎勵盡忠守職的官員;選賢任能,裁撤無能冗官;

令貴族遷徙至邊境荒涼之地;禁遊客之民,強調耕戰並重;提出“明法審令”,制定法律並公佈於眾等。

這些措施使楚國在短期內從積弱走向強盛,向南攻打百越,向北吞併陳國和蔡國,向西討伐秦國,還和趙國聯手攻克魏軍。

【過錯】

- 殺鄉鄰:吳起年少時為求得官位散盡家財卻毫無所得,受到鄉親嘲笑後,一怒之下將嘲笑他的三十餘人全部殺死,然後逃亡,這被認為是不仁之舉。

- 母喪不歸:吳起在孔子弟子曾申門下學習儒家學說時,其母親去世,但他為了學業並未回去奔喪,惹來曾子的不滿並與之斷絕師徒關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