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何人?何以至此?”猛拱手曰:“吾乃王猛,隱居山中。今日下山,欲瞭解百姓疾苦,不知村中可有何事?”
老者嘆息曰:“吾村地處偏遠,常受盜賊侵擾,百姓苦不堪言。”
猛聞之,怒曰:“盜賊橫行,天理難容。吾雖隱居,然亦不能坐視不管。”遂與百姓商議,欲組織村民,抗擊盜賊。
猛乃召集村民,曰:“盜賊侵擾,吾等不能坐視不管。吾雖不才,願與諸君共抗盜賊,保一方平安。”
村民聞之,皆感振奮。有壯士曰:“先生有勇有謀,吾等願聽先生號令。”
猛乃制定計劃,組織村民巡邏,設定陷阱,加強防禦。數日之後,盜賊果至。猛率村民,奮勇抵抗。盜賊見村民有備,心下懼之。猛趁機出擊,率眾殺賊。盜賊大敗,狼狽而逃。
村民大喜,皆贊猛之勇謀。猛曰:“盜賊雖敗,然恐其再來。
吾等當加強防備,不可懈怠。”村民皆從之。
自此,村中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猛之名,亦傳於四方。
猛居山中,雖清苦而無悔。
永和十年,歲在甲辰,東晉徵西將軍桓溫率軍北伐,兵鋒銳不可當,直入關中。關中之地,風雲驟起,百姓惶惶,議論紛紛。
時王猛居於華山之北,聞此訊息,心有所動。猛思曰:“此或為吾展才之機也。”遂著粗布衣衫,毅然出山,欲往見桓溫。
至桓溫營帳,猛昂首而入,毫無懼意。桓溫見一布衣之士,氣質不凡,心下詫異。
猛拱手而禮,言辭懇切:“聞將軍北伐,氣勢如虹,猛特來拜見。”
桓溫審視之,見其雖著粗衣,然氣宇軒昂,遂曰:“汝乃何人?有何見教?”
猛答曰:“吾乃王猛,久居山中,略通天下之事。今見將軍北伐,欲獻一策。”
於是,猛與桓溫縱論天下大事,分析局勢,言辭犀利,見解獨到。
猛曰:“今北方戰亂,群雄逐鹿。將軍北伐,雖勢如破竹,然亦當慮及各方勢力之反應。關中百姓,久困戰亂,心向安定。然將軍之軍,雖強而未定民心,故百姓多觀望而不迎。”
桓溫聞之,心中暗暗驚歎。
桓溫思曰:“此子非凡,必有大才。”
桓溫曰:“汝所言甚是。然吾當如何定民心,成大業?”
猛答曰:“將軍當以仁德為本,安撫百姓,廣施恩澤。且當審時度勢,聯合各方勢力,以成大事。”
桓溫點頭稱善,對猛之才華愈發讚賞。
交談過後,桓溫不禁讚歎道:“此子之才,江東無人能比!”遂任命猛為軍謀祭酒,希望其能為己出謀劃策。猛憑藉自己之才華,在桓溫軍中嶄露頭角。
然時運不濟,桓溫作戰失利,即將退兵。臨行前,桓溫贈與猛車馬,並任命其為高官都護,邀請其回到晉朝。
猛陷入沉思,心下糾結。猛思曰:“吾當何去何從?晉朝雖盛,然未必能容我展才。且吾之初心,乃為天下百姓謀福祉,非為一己之榮華富貴。”
於是,猛決定回到華山,請教自己之老師。一路之上,猛思緒萬千,回憶起與桓溫之交談,思考自己之未來。
至華山,猛見老師,恭敬行禮。老師見猛歸來,微笑而問:“汝去見桓溫,可有收穫?”
猛答曰:“桓溫將軍見重,欲邀我歸晉,然猛不知何去何從,特來請教老師。”
老師微微搖頭,曰:“汝不宜去晉。北方雖亂,然乃汝展才之地。留北方,將來必有施展抱負之機。”猛聞之,心中豁然開朗。
猛思曰:“老師之言,如醍醐灌頂。吾當留北方,等待時機。”遂決定謝絕桓溫之邀請,留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