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有所作為。”
荀子微微點頭:“好,那你便留下吧。”
在學習的過程中,李斯常常向荀子請教問題。
李斯說:“先生,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荀子回答:“需以禮為本,以法為用。”
李斯又問:“那如何平衡禮與法?”
荀子耐心地解釋:“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在同窗之間,李斯也積極交流。
同窗戊說:“李斯,你覺得荀子先生的學說能實現天下大治嗎?”
李斯回答:“只要運用得當,必能成功。”
同窗己問:“那你學成之後有何打算?”
李斯堅定地說:“我要去能實現我抱負的地方。”
有一次,荀子組織學生們討論。
荀子說:“諸位說說,如何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李斯站起來說道:“當實行仁政,輕徭薄賦。”
同窗庚提出不同意見:“但也要有嚴格的律法來約束。”
李斯與之辯論:“仁政為主,律法為輔。”
經過幾年的學習,李斯學有所成。
在畢業前夕,荀子對李斯說:“你此去,要牢記所學,造福天下。”
李斯深深一拜:“先生教誨,弟子銘記在心。”
公元前250年左右,李斯學成之後,開始思考自己的去處。
他在楚國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楚王昏庸無能,政治腐敗。
一天,他和朋友在酒館裡喝酒。
李斯說道:“我看這楚王,根本沒有稱霸天下的志向,不值得我去侍奉。”
朋友問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李斯回答:“如今六國國勢衰弱,唯有秦國實力強大,秦王有吞併天下之志,我當去秦國一試。”
朋友擔憂地說:“秦國路途遙遠,且人生地不熟,你能行嗎?”
李斯堅定地說:“不試試怎麼知道?”
在出發前,李斯和家人告別。
母親說:“孩子,在外要照顧好自己。”
李斯說:“娘,您放心,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父親說:“既然決定了,就去吧,注意安全。”
李斯踏上了西去秦國的道路。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同樣前往秦國的商人。
商人問:“你去秦國做什麼?”
李斯回答:“尋求施展抱負的機會。”
商人說:“秦國競爭激烈,可不容易啊。”
李斯說:“越是艱難,越能證明我的能力。”
終於,李斯來到了秦國。
他站在秦國的城門前,心中感慨萬千:“這裡將是我實現夢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