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歷史軍事>開局盤點十大名將小說> 第14章 伐齊之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章 伐齊之戰 (1 / 3)

公元前295年

趙國在趙武靈王的統治下,實行胡服騎射,國力大增。

然而,趙武靈王在繼承人問題上的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了內亂的爆發。

趙武靈王先是廢長立幼,立幼子趙何為王,即趙惠文王,自己則退位稱主父。

但後來他又覺得對長子趙章不公,想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

這一想法引起了趙國朝廷的極大震動,大臣們紛紛反對。

趙章得知父親的想法後,心中不甘,決定發動叛亂。他在沙丘宮假借主父的名義,召趙惠文王前來。

趙惠文王的大臣肥義察覺到其中有詐,代替趙王前往,結果被殺。

趙惠文王得知此事後,迅速調兵平叛,最終趙章被殺,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

樂毅作為趙國的將領,在這場內亂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一向忠誠於趙國,但對於這場兄弟相殘的內亂感到痛心和失望。

在王宮的朝堂上,大臣們激烈地爭論著如何處置參與叛亂的人員。

一位大臣說道:“此次叛亂必須嚴懲,所有與趙章有關的人都不能放過!”

另一位大臣則反駁道:“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區分主謀和從犯。”

樂毅站在一旁,心情沉重地說道:“這場內亂讓趙國元氣大傷,我們應當以穩定局勢為重,不可過度殺戮。”

然而,他的聲音在激烈的爭論中顯得微不足道。

隨著內亂的平息,趙國的政治局勢變得複雜而敏感。

樂毅因在平叛過程中的一些言論和行動,引起了部分大臣的猜忌和排擠。

有人在背後議論:“樂毅在叛亂中態度曖昧,不知其心向何方。”

樂毅深知自己在趙國的處境艱難,前途未卜。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公元前295年)

燕國在經歷了子之之亂和齊國的入侵後,國力衰弱,燕昭王決心勵精圖治,聽取相國郭隗的建議,招攬賢才重振燕國,於是廣納賢才。

燕昭王在王宮大殿中,對著群臣慷慨激昂地說道:

“燕國遭此大難,如今百廢待興。寡人慾招天下賢士,共圖強國大業,諸位當全力協助。”

大臣們紛紛表示願意為燕王效力。

為了表示招賢的誠意,燕昭王築起黃金臺,親自接待前來投奔的賢士,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和尊重。

訊息傳遍各國,許多有才華的人紛紛前往燕國。

樂毅在趙國聽聞了燕昭王招賢的訊息,心中開始動搖。他的一位好友勸說道:“燕國燕王誠意十足,或許你在那裡能有更大的作為。”

樂毅陷入了沉思:“燕國弱小,前途未卜,但燕王的決心令人敬佩。”

在一個夜晚,樂毅獨自在庭院中踱步,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這時,他的妻子走過來,輕聲說道:“夫君,我知你心懷大志,趙國如今局勢複雜,或許燕國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樂毅看著妻子,點了點頭。

最終,樂毅決定前往燕國。在薊城的王宮,燕昭王親自接見了他。

燕昭王說道:“先生之名,寡人早有耳聞,今先生來燕,燕國之幸。”

樂毅行禮道:“燕王如此厚愛,樂毅定當竭盡全力,輔佐燕王。”

燕昭王決定任命樂毅為亞卿。

燕昭王的真誠和對人才的渴望,讓樂毅堅定了在燕國施展抱負的決心。

……

來到燕國後,經過對燕國軍事狀況的深入瞭解,認為燕國軍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行全面改革。

在燕國的軍營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