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2章 李善長 (1 / 2)

洪武十三年,歲在庚申。京城之中,風雲突變。丞相胡惟庸,恃權妄為,竟謀逆作亂。太祖朱元璋,龍顏震怒,下令誅之。一時之間,京城血雨腥風,人心惶惶。

胡惟庸被誅,九族盡滅,受株連者不計其數。

善長與胡惟庸素有往來,且有姻親之關係。然此事初起,未及善長。

善長聞胡惟庸被誅,心中大驚。暗忖曰:“胡惟庸竟行此大逆之事,吾與之有交,恐受其累。”

然轉念一想,又暗自慶幸。思及自己多年來為太祖效力,功勞卓著,料想太祖不會輕易牽連於己。

胡惟庸既誅,善長依舊在朝中擔任要職。每日入朝,與群臣商議國事,處理政務。

然其心中有慮,每思及胡案,便覺不安。善長面容雖鎮定自若,心中卻如波濤翻湧。

一日,善長與群臣商議政事畢,獨留朝堂之上,心中思緒萬千。暗忖曰:“胡惟庸之事,雖未牽連於我,然隱患已存。今後當如何處之?吾當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差錯。”

善長時常回憶起與胡惟庸之過往,心中懊悔不已。憶往昔,與胡惟庸交遊,或談政事,或論天下。

彼時,善長未覺有何不妥。今胡惟庸謀逆被誅,善長方知自己與胡之交,可能給自己帶來大禍。

善長心中雖懼,然又心存僥倖。思及太祖念及自己功勞,或不會輕易降罪。

善長獨坐書房,面容凝重,心中暗忖:“吾為太祖效力多年,立下汗馬功勞。太祖當知吾之忠心,不會因胡惟庸之事而遷怒於我。”

然善長不知,命運之齒輪已悄然轉動。

京城之中,暗流湧動。眾人皆知善長與胡惟庸之關係,卻不敢輕易議論。恐引火燒身,遭太祖之怒。

而善長亦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之地位,每日謹慎行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日,善長出行,見百姓竊竊私語,眼神中透露出恐懼與不安。

善長心中一緊,暗忖曰:“百姓皆知胡案之嚴重,吾當更加小心。”善長加快步伐,回府之後,閉門不出,思考應對之策。

善長之幕僚見其憂心忡忡,進言曰:“大人,胡案雖未牽連於您,然不可不防。當早作打算,以免後患。”

善長曰:“吾亦知此事之嚴重,然太祖未降罪於我,吾當如何?”

幕僚曰:“大人可上書太祖,表忠心,以示清白。”善長沉思片刻,曰:“善。”

於是,善長上書太祖,言辭懇切,表忠心之意。太祖閱之,未置可否。善長心中更加不安,不知太祖之意如何。

日子一天天過去,善長在焦慮中等待著聖裁。

而京城之中,氣氛愈發緊張,彷彿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洪武十八年,歲在乙丑。京城之中,春日融融,然於李善長而言,卻是一道驚雷乍響,打破其數載之平靜生活。

一日,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有奏者出,告發李善長之弟及侄子李存義父子乃胡惟庸黨羽。

此訊息如巨石投湖,激起千層浪。朱元璋聞之,龍顏微沉,心中怒意漸生。

李善長,久歷官場,深知此事之嚴重性。

其面容驟變,心中大驚。暗忖曰:“吾弟與侄竟被指為胡黨,此事若不妥善處置,吾恐受其累。”善長心急如焚,連忙上書求情。

善長跪於書房之中,奮筆疾書,言辭懇切。

書曰:“陛下,臣之弟與侄,素行端正,斷非胡黨之人。臣懇請陛下明察,免其罪責。臣願以性命擔保,弟侄若有謀逆之心,臣願同罪。”

書畢,善長遣人速速呈於太祖。

然太祖接書,未即表態。善長心中忐忑,日夜不安。

數日後,太祖詔命免李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