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部的壓力小了,一直支撐在袁紹體內的那一股頑強之力便也漸漸消散,病情逐漸加重,終於在天佑二年的秋季,撒手人寰。
觀袁紹的一生,青年時便以顯赫的家世,出任西園校尉,執掌京城之重兵,在董卓入京之後,毅然返回渤海,於太守任上參加了討董聯盟,並任盟主,其後在冀州豪強的幫助下,又兼併了韓馥的冀州,自此實力大漲,東徵西討,南征北伐,逐漸地據有了冀青幽並四州,割據河北,領眾數十萬,被封為大將軍、太尉,名動天下,成為了實力最強的一方霸主。
這是袁紹一生之中的頂峰。
自此之後,袁紹個性中的缺陷開始慢慢彰顯。袁紹長相英俊威武,在初時能做到禮賢下士,袁氏門生故吏來投者絡繹不絕,其部下能臣猛將難以計數,故能一舉蕩平河北。
然袁紹外表寬容,內心猜忌,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有人才而不能用,聽到好的計謀而不能採納,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正如曹操昔日曾評價他曰:&ldo;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rdo;
這樣的人即使得到人才又能怎麼樣呢!袁紹門下的謀士們互相嫉妒、互相謀害,不能齊心協力共事袁紹,田豐、沮授之死便是例子。
廢長子袁譚而立幼子袁尚,這是袁紹又一大錯誤之舉。袁紹寵信的正妻劉氏出身名門,是袁熙和袁尚的生母,袁紹在她的慫恿下立袁尚為嫡,造成了袁譚與袁尚的強烈對立,以及眾部下的分崩離析。而劉氏生性好妒,其他姬妾不為其所容,常遭其迫害。袁紹死後,他的姬妾們都被劉氏殘忍地殺害了。
無論如何,袁紹死了,一代英雄就此奔赴黃泉。而河北的局勢立刻動盪了起來!
第五百六十章 兄弟內鬥
漢天佑二年九月,袁紹病逝於鄴城。
官渡之戰的失敗讓袁紹一統天下的希望破滅,三個兒子之間的互相爭鬥令袁紹也無計可施,最後,心氣高傲的袁紹可謂是憂憤而死。
長期的心氣鬱結,導致了身體的極度虛弱,袁紹臨終時,已是骨瘦如柴,往日裡的氣度絲毫皆無。在病榻之前,袁紹掙扎著做了他人生最後一個決定正式傳位於三子袁尚!
作此決定,既是袁紹的本意,因為三子之中他最喜歡袁尚,也是迫於周邊的壓力。以劉氏為首的一幫人,包括審配、逢紀等心腹謀士,牢牢地把控住了鄴城附近的局勢,鄴城駐軍諸將,也在他們的陣營之中,袁紹若是選擇了袁譚或是袁熙,只怕一場內亂即刻便會發生!選擇了袁尚繼位,對袁熙和袁譚採取高壓手段,或許能鎮得住局面。
然而,袁紹再也想不到,就在他離世的十日之後,喪事剛剛結束,三兄弟之間的內戰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袁譚率殘部駐守南皮之後,在辛評、辛毗兄弟的指點下,獲得了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援,以原有自青州一路跟隨而來的將士為基礎,四處招募人馬,擴充實力,很快便又恢復到了三萬餘人馬。袁譚如此大肆擴軍是因為他心知肚明,父親袁紹身邊的心腹大都支援袁尚繼位,一旦袁尚上位,必不能容下自己,兄弟之間這一戰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得知袁紹去世、袁尚繼位的訊息後,袁譚下令南皮全城縞素。在駐所搭設靈堂,遙祭父親在天之靈。十日之後,袁譚發布檄文,自號車騎將軍。聲稱父親袁紹遺命本由他繼位,但被其身邊近臣篡改,偽立遺書,足可見袁尚狼子野心。為家族大義,當提大軍、傾全力以除奸魍。
袁尚自也不甘示弱,立刻調動鄴城附近的人馬應戰。論軍隊實力,在冀州忠於他的人馬遠超袁譚!幽州牧袁熙和自己是一母所生,感情自較袁譚為深。雖袁熙也曾有奪位之心,但實力上的差距迫使他不得不放棄。而幷州牧高幹作為袁紹的外甥,也只會促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