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邕、孔柚、鄭玄、管寧等前朝重臣或天下大儒們的支援下,周瑜在舊朝官吏中的權威很快地豎立了起來,加之周瑜對他們禮遇有加,在正常的公務交往之外,私下經常擺酒宴請,事後還饋贈些禮物,或是美酒美食,或是一些稀罕的物件,終於籠絡了人心,穩定了政局。
對於劉備派系的官員,周瑜自然也不會冷落,宰相肚裡能撐船,沒有寬廣的胸襟何談領袖天下?在俸祿等各項待遇上,周瑜皆一視同仁,政務處理,也不偏袒,這些行為讓劉備派系的官吏逐漸地放下心來。對於其中有些搖擺的官吏,周瑜暗中拉攏,也讓江東群英,分別找到情趣相投的人,建立私交,逐步分化劉備的勢力。
當然,這些事情都做得悄無聲息,劉備沒有自己的情報網路,一時也無法察覺。
新帝登基,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便是詔告天下,以安定人心。
袁紹第一個跳了出來,不承認新帝,指責周瑜狼子野心,欲圖漢室而代之。然而袁紹忘了,是他的心腹手下殺了漢獻帝劉協,他的名望已經一落千丈,天下學子們反而嘲笑袁紹,紛紛寫信質問他道:&ldo;豈不聞汝乃離經叛道、弒君叛上者乎?何來顏面見天下人?吾若汝,必以死謝天下爾。&rdo;
袁紹豈肯服軟,想要再立新君以抗周瑜,卻怎麼也尋不到合適的人選。便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公開打出了&ldo;清君側&rdo;的旗號,開始集結軍隊,磨刀霍霍,準備南下。
袁紹的反應早在周瑜的預料之中,他與袁紹的一戰不可避免,軍事方面準備也一直在進行著。倒是蜀侯劉璋、涼侯馬騰、安侯韓遂、遼東侯公孫度、幷州刺史曹、司州刺史鍾繇紛紛上表謝恩,承認了新帝,這讓周瑜心裡頗為高興。
在組織討袁聯盟之時,正是獻帝劉協新死,自己佔了道義的上風,劉璋、公孫度等人只得跟從。如今新君初立,他們若是死不承認,轉而和袁紹聯手,事情就難辦得多了。在如今的局勢下,就算他們坐山觀虎鬥,也是個不錯的結果。待自己擊敗了袁紹,一統中原和河北後,他們哪裡還有實力和自己爭霸天下?
心懷天下的周瑜,將目光也投向了周邊的國家。新君登基之後,周瑜就請來大鴻臚淳于嘉,就詔告周邊國家的事情進行商討。
周瑜知道,歷史上的漢末三國時期,由於連年徵戰,人口急劇減少,國力凋蔽,對周邊國家的控制力大為減弱。單單說西域諸國,曾都派質子到漢都,只為求得保護,卻在最後一任西域都護段僖之後,和中原逐漸隔離了,西域最強的三個國家於闐、疏勒、焉耆皆擁兵自重,試圖吞併周邊諸國,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也受到阻隔,不似以前那般繁榮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出使周邊
至於周邊的其它國家,也多年未向漢室朝貢,和遼東毗鄰的高句麗、百濟兩國,國小勢微,一切皆要模仿漢人,可派使者宣貫之。因此兩國與中原間隔著公孫度的遼東地域,鞭長莫及,若要揚我漢威,也要待收服遼東之後再議。
隔東海相望的倭國,尚沒有統一,不大的島國上存在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聯想到後世的日本給漢人帶來的切齒之辱,周瑜決定擇機定要滅之,當前還是迫其臣服為上策。
南方,自魯肅領軍滅了佔婆國之後,交州統一,與日南、九真等地相連的扶南、真臘、頓遜、車渠、朱江、參半、陀桓、墮羅缽底等國地處蠻荒,經濟文化皆甚原始,民風剽悍,宜團結之,可派使者攜金銀財物安撫。至於西南方的大國身毒,即後世的印度,此時與中原已有商貿往來,中原的鐵器、絲綢是主要的輸出品。周瑜更為看重今後與其的經濟交往,便也派出使者,攜帶著中原的特產前往結交,維持商路通暢。
北方的遊牧民族,屢屢南下侵略,一直是漢人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