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泉州濟慈堂的事情歷時半年終於算步入了正軌,屋子也建起來了,學堂也開學了,人也住下了,規章制度也都開始實施了。唯一的不足之處是,濟慈堂改革至今都是郡主在往裡貼錢,一點收入都沒有。雖然說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有些出息的,算是後期回報,可是如果一直是郡主單方面出血,不等這些孩子成才,郡主已經破產了。
郡主也想過讓濟慈堂裡的人自主創業,或者找些活做,好歹成年人都能養活自己,不過濟慈堂都是些老弱病殘,還真不好找活做,但凡能養活自己,誰會想靠人接濟過日子。
郡主在泉州這邊置了些產業,濟慈堂裡有些手腳麻利的婦人,或者身手靈活的半大孩子,郡主會讓他們去做些零工打打雜,賺些零花錢,但吃住還是在濟慈堂,等於還是郡主養著他們。而有些手工靈巧的婦人或是老人,郡主會讓他們做些手工,繡花打絡子做竹編等,做好了統一交給管事,管事將他們的手工品賣了後,在裡頭收取一些費用,剩下的分給他們,但還是收入微薄。
郡主想了想,濟慈堂那邊在裡頭的孩子長大之前,估計都是郡主養著他們了,就跟養蠶似的,買了蠶卵,等他們孵化,長大,這期間蠶主是隻出不進的,但蠶寶寶長大之後吐絲結繭再產卵,蠶主的收益就來了。這些孩子就是她養的蠶寶寶呀,希望以後他們都有點出息,別讓郡主虧太多。
好吧,郡主一開始是真的想做善事不求回報的,但是現實不允許呀,聖母不好做,她的錢也不是天上掉的,照現在這光景來看,一個濟慈堂就有幾千人,全靠她養著,這些人雖然都很可憐,但郡主不能因為可憐他們把自己家掏空吧!
因此郡主定下了一條規定,凡十五以上五十以下肢體頭腦健全者,都要出去找工作,每月要交其月薪的三成給濟慈堂,如果是月薪低的,這點錢還抵不了濟慈堂每月的食宿費,但如果是月薪高的,每月交錢就有些虧了,但如果他有那麼高的月薪也不會住濟慈堂了。所以郡主這條規定就是針對那些孩子的,現在郡主供他們上學,以後他們大了,升官發財了,那肯定得回報濟慈堂的。
但不管郡主怎麼描繪日後的美好藍圖,濟慈堂這幾年的事情總得解決了,她現在才明白她當初說要在每個州縣建濟慈堂的話有多大,難怪皇帝聽說她要接管這事答應的這麼爽快,心裡不定怎麼樂呢,心想終於有個人傻錢多的來接這個燙手山芋了。
郡主想了許多,濟慈堂那邊節流估計是節不了多少,看來還是得她來開源呀,拾起她的老本行來,賺錢做生意吧。
郡主如今名下產業不少,田莊這些是不動的,她在京城江南都買了不少田地,但這麼多張嘴都要吃不是。然後是天衣閣,這是她名下最賺錢的生意了,又開在秦淮河畔這等銷金窟,說句不好聽的,賣一件衣服就能抵濟慈堂這上千人一天的口糧了。
再是她開在泉州的茶葉香料鋪子,打著皇室旗號和西洋人做生意,那也是暴利,一月盈利幾千兩不是問題。然後是她加盟的鹽運生意,她不管流程只拿分紅,錢雖然不多,但來的最容易,基本上萬事不管坐等收錢。
再然後是珍珠作坊,彩色珍珠當年剛上市時可是風靡一時,不過也就一時,後來也有別的珠商研製出了染料,價格又比郡主這裡低,可不就搶生意了嘛!後來有些不良珠商用劣質染料給淡水珠上色,導致客人中毒,染色珍珠名聲便臭大街了,饒是郡主這邊打著皇室旗號,也受到了影響。好在郡主有宮裡和天衣閣做後盾,賣不出去的珍珠就鑲到衣服上,天衣閣名聲在外,客人還是願意相信的,郡主再賣些到宮裡,進宮的東西都是嚴格檢查的,珍珠帶毒的顧慮便不存在了,郡主的彩色珍珠在後宮還是很吃香的。
因此在別的珠商都淹沒在毒珍珠的風潮中時,郡主的珍珠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