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韃靼瓦剌進犯,還是後來的李自成努爾哈赤,幾乎都沒有太費心思。
要知道當年朱棣想著法子造反,可是從北一路打到南,跟剖腹產似的一層層往裡深入,才殺進腹地深處的南京。
虞璁看著那柳枝上殘留的綠痕,只嘆氣道:“這並不是個輕鬆的選擇。”
“也許,也很輕鬆。”陸炳側過頭看向他,眼神依舊平靜。
“有時候,陛下只用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便足夠了。”
“而失去的,都是值得的。”
第141章
還有一個核心因素, 在於成本。
北京城看似只是一個城,而且能自給自足, 可是這個城市承載的, 是一整個皇室。
雖然如今京畿一帶的糧食收成都已經比從前富饒許多, 但江南一帶同樣推行了改良後的桑基魚塘以及各種農業技術,正因如此, 江南的gdp依舊是碾壓京畿的存在。
為了供養京師,漕運署經常要透過數千裡進行運營和供奉。
南京蘇州一帶均是出產豐富, 而為了供給京畿一帶的糧食,以及上繳賦稅,往往都要從河道走。
明代和現代,可完全不一樣。
再怎麼改, 還是要徵用糧草在各地總署儲存, 京師更為其重。
古代沒有溫室大棚,任何一次猝不及防的乾旱和洪澇,都極有可能帶來一次災民遍野的饑荒。
正因如此, 從官方的記載來看,從南直隸和浙江的漕糧接近全國的六成。
而這些糧食從河道入京,折損的數目幾乎可以養活好幾個城市的居民。
戰爭因素和經濟壓力, 都讓人覺得非常不樂觀。
虞璁思索了很久,皺眉道:“檀奴, 陪都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
陸炳思索片刻道:“早在西周時期,有雒邑相設, 以定南北。”
往往在國家疆土急速擴張的時候,就有陪都的存在。
不僅可以前後呼應,同時也給皇帝留了一條後路。
唐宋元明清幾乎都有類似的設定,而在土木堡之變以後,就已經有大臣慫恿皇上去南京避難了。
後面還有無數史學家紛爭,如果崇禎皇帝沒有自殺,而是選擇跟著大臣去南京,如宋時一般兩國對峙,是否會是更好的選擇。
聽了陸炳簡單的解釋,虞璁摸了摸下巴,想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2018的中國,有陪都這個東西嗎。
有的,而且不止一個。
當他的心裡出現這個聲音的時候,他幾乎被自己嚇了一跳。
陪都本身有諸多功能,既可以單立也可以綜合。
比如洛陽城在古代一度成為經濟陪都,因為地勢和種種優勢,一度被君王臨幸。
而現代的中國,如果仔細一數,大概有兩個。
經濟陪都自然是上海,承載主要的gdp產出和港貿經濟。
而重慶就更為地位微妙,他的存在可以對西南一帶加強控制,同時平衡南北的政治體系。
到底——我想要什麼?
皇帝緩緩站了起來,看著那淡藍色的大洋和微綠的幾大洲,微不可聞的嘆了口氣。
北京城,決不可廢。
北京城在這,就可以第一時間得知西北和東北的狀態,正是因為如今北京是國都,大量的資源在此,才不斷地哺育著這發展極其緩慢的北方。
地理、氣候等種種原因讓北部一帶都發展緩慢,如果撤都只會讓國家更加的頭重腳輕,不得平衡。
更何況,一旦回到南京,勢力複雜的商宦都會成為新的麻煩。
“檀奴,我想好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