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組,王東源,百米衝刺,11秒16!”
“h組,範全,百米衝刺,11秒58!”
“E組,姜羽,百米衝刺,12秒07,女!”
“F組,王小川,百米衝刺,10秒48!”
“c組,方繼業,百米衝刺,10秒59!”
“b組,馬霖,百米衝刺,12秒14!”
......
下午2點一過,林校長就安排起了最後一輪考核專案。
依然是各組的監考官帶隊,監考生輔助,考生自發排序來進行測試。
考場上各組的呼號聲此起彼伏。
暗地裡,其實這個自發的順序也會被記錄在案,作為後續成績排名的參考依據。
戰者,必爭。
如果連考個試都沒法拿出敢為人先的氣魄來,那以後還有這麼多坎坷波折,誰又怎麼敢賭你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爭”這個字,已經深入到了整個同康戰者圈的骨髓裡,變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信仰和習慣。
尤其是對那些明顯已經落後的學生。
如果他們這時候還在瞻前顧後不肯放手一搏,那失敗就是想當然的事情。
“嘿,你看那個馬霖,考力量的時候好牛x!可是後面耐力和爆發就差太多了。”
“對啊,塊頭太大,果然還是行動不便。”
“傳說中的死肌肉嘛,龍學院有點像軍隊,在部隊裡,耐力和應變能力向來才是最重要的。”
“男生百米11秒內,女生百米12秒3以內,唉,不是說考核依照二級運動員的標準來的嘛,怎麼爆發力這塊是參考一級運動員的?”
“絕對力量和耐力其實是靠努力就可以練出來的,但是爆發力,說老實話,給你好好練上幾年,你都不一定能跑的出來這個成績。”
“所以爆發這一項是在考驗天賦?”
“應該上面是有這個考慮。”
“同康今年據說要招30萬龍學院的學員,10年前,還只有6萬人的名額,這一年比一年多啊,怎麼考核還更嚴了呢?”
“瞎說!誰說更嚴了?是更寬鬆了好不好!你沒聽東方傑說嗎,他那年還要考5項呢,今年還只要考3項。”
“可惜了,其實今天在考場裡的所有人,出去可都是佼佼者。”
“誰讓我們同康人多呢?2023年全國高校大一新生1200多萬,龍學院大一結束挑走30萬,比率只有2.5%,所以能在這裡的人,哪個不是百裡挑一的存在!”
“一旦考入龍學院,就算沒成為戰者,這輩子也能上到一個新的臺階。有了這種刺激,牛x的人就更多啦!”
“只能說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啊,唉...”
......
那些明顯已經放棄考核的學生,產生了某種抱團取暖的心理,都紛紛聚成一團,東一句西一句閒聊著。
楚河看在眼裡直晃腦袋。
網上誰都嫌棄農村的村口大媽扎堆,在閒言碎語中身敗名裂。
但現實中,這就是到處都發生的事情。
在失敗者相互的控訴和抱怨中,他們完成了給予自我的心理安慰:
看,我沒錯,還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看法也一樣,都是那些成功者害的,這個社會我生不逢時啊...
“失敗了就是失敗了,承認它,面對它,改進它。那些只是想自己心理過得舒服點的人,活該未來碌碌無為。”
想到這裡,楚河對“爭”這個字,似乎有了更深的認識。
最後的爆發測試,一開始他並沒有選擇搶風頭。
因為已經沒必要了,他的綜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