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越州,天柱山下。
不愧是曾經的仙山名勝——
十年前越州還是一片荒蕪,只有妖鬼,沒有人煙,朝廷第一次移民北遷時宋遊與三花娘娘、燕子還曾隨同前來,那時越州才開始有人。直到現在越州也遠遠沒有恢復到巔峰時期,坐在仙鶴之上一路飛來,下方人煙也遠不及中原幾州,然而這座天柱山居然已經有不少人了。
山下甚至還支起了兩個茶攤、一個餛飩鋪子和一個漿水攤子,亦有當地村民將民房改成茅店,供來往遊客住宿。
今日上山的人還不少。
大抵也是新春的緣故。
此時道人坐在山下茶攤之中,旁邊擺著三碗茶水,正冒著熱氣。
自家貓兒化作女童,拿著水囊,前去漿水攤買漿水,正在給攤主講價,希望給十文錢能讓攤主將自己這個水囊給灌滿。
燕子也化作少年,卻是在另一邊去買餛飩。
道人坐著不動,辛苦等吃。
“客官真是小氣……”
漿水攤主終究是被這女童說服了,也可能是見宋遊穿著道袍,是個道人便將女童當做了清貧道人的道童,囊中羞澀,這才如此糾纏,於是沒兩句便答應下來,接過女童的水囊。
便見他一手拿著水囊,另一手用木勺舀漿水,水從囊口注入,如同牽了一根線,一滴也不灑出。
“咕嘟咕嘟……”
直至將整個水囊全部裝滿。
一滴漿水也沒有浪費。
女童一臉嚴肅,看得目不轉睛。
旁人都以為她是被攤主的手法驚住了,實則是在觀察攤主裝滿沒有。
“接好,小客官。”攤主將水囊遞給女童,同時對她問道,“小客官從西北來?”
“不是。”
“那怎的也愛吃漿水?”
“我家道士愛喝!”
“尊師從西北來?”
“也不是,他愛吃酸的。”
“原來是這樣。小人還以為幾位客官也是近幾年從隴州遷過來的。”攤主笑眯眯的對她說道,“收您十文錢。”
“給……”
嫩白的小手,十個銅子,磨得銅黃髮亮,放到攤主手心。
“你數數!”
“一文也不少!”
當然是不少的,更不會多。
三花娘娘心滿意足,帶著漿水而回。
幾乎同時,少年也將三碗餛飩端到了桌上。
三碗餛飩,三碗茶水,熱氣騰騰。
在這料峭的早春時節,霧濃溼重的山腳下,能吃到這麼一份熱騰騰早飯,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吸溜……”
“這裡的人好多。”三花娘娘刨了一口餛飩,對身邊道人說,“前兩次我們來的時候,這裡一個人都沒有。”
“人多是好事。”
“感覺之前都不長這樣。”
“是啊……”
道人扭頭看著四周。
有人操著濃重的西北口音,應是西北氣候變化、由溼轉旱之後,從隴州等地區遷徙過來的,此事勉強也算是與他有關,是他帶來的變化。
只不過以如今他的心態,對此已經沒有什麼感受了。
更多的是南方几州的口音。
十分混雜。
不知何時能夠融合,亦或是永遠如此。
“等吃完了這碗餛飩,喝完這碗稀飯茶,你又變不成燕子了。”三花娘娘壓低聲音,悄悄的對燕子說。
至於稀飯茶,是她對這種官道旁邊、加了很多種料進去,導致很頂肚子的茶水的獨門稱呼。
“三花娘娘不也變不回貓兒了?”燕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