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都市言情>脫貧攻堅載譽而歸> 第22章 專案啟動艱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章 專案啟動艱難 (1 / 3)

在評貧大會結束的次日,馬旭輝迅速傳來兩篇通稿。其中一篇著重介紹了西山的“精準識別”扶貧經驗,詳細闡述瞭如何做到“精準識別”。另一篇則聚焦於如何在精準識別過程中消除群眾矛盾、減少糾紛。文章以西山縣巨石村公開評貧為例,大力宣揚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的“精準識別”模式,並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其中原理。文中還指出,群眾工作實質上就是心理工作,要善於疏導群眾情緒,消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內耗,如此方能凝聚人心,助力脫貧攻堅。

李曉陽看罷,不禁大為驚歎,馬旭輝的文筆竟如此出色!他思忖著,有了這兩篇通稿,自己定能快速進入領導的視野,這對自己日後的晉職提升,或許有著極大的推動與助力作用。

不過凡事都需辯證地看待,考慮其兩面性。好的一面自然毋庸置疑,我們能借此進入領導視線。但有沒有不好的一面呢?且要提前想好預案,儘量規避。按常規做法,一旦經驗推廣出去,肯定會有其他地方的組織過來學習經驗。但我們現在的這個經驗是否經過驗證呢?很難說,因為只是精準識別,並未做到精準幫扶,也就是谷縣長的要求還沒完全做到,很難有讓人信服的經驗。

再者,考慮到現在村裡正在策劃搞蔬菜種植基地的事,想到“凡事密則成,不密則敗”,很有必要考慮到自己的計劃被其他鄉鎮或其他縣市竊取,也來搞這種特色蔬菜種植,影響自己的專案開展,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他在微信上給馬旭輝回道:“馬科長,你寫的實在太好了,你的文筆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然而我覺得吧,我們的成績微不足道,不足以這樣全面地推廣宣傳。我們的經驗還需要打磨,我們的成效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我們的專案也需要暫時秘密地進行。所以呢,能不能建議咱們宣傳部門對我們這兩件事進行低調處理、秘密報道呢?”

馬旭輝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李曉陽還是有顧慮的,擔心宣傳得過高,最後下不來臺,甚至可能會摔得很慘。這樣的顧慮也很正常,畢竟他根基不穩,羽翼未豐,確實更適合低調行事,積蓄力量,積累基層經驗,而不適合大張旗鼓地提前曝光。

然而,“精準識別”這一經驗受到了眾人的極度重視,無論是谷縣長,還是王建國,亦或是扶貧辦的田建峰主任和黑龍河鄉的李平原書記,他們都將其視為關鍵所在,極為看重。正因為這個經驗如此重要,所以必須要尋得一個極佳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既能對李曉陽起到保護作用,又能達到為他加分的目的。經過一番反覆思索,最終權衡再三,決定將這兩篇稿子不釋出在傳統的媒體平臺上,而是將其投放到內參裡面。

所謂的內參就是《求是》,這是類似於“參考訊息”的刊物,不過《求是》雜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

它擔負著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黨重要思想,完整準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求是》雜誌以其權威性、理論性和指導性,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求是》上發表關於“精準識別”的經驗文章有諸多好處,一是可以彰顯工作成果,二來可以利用《求是》權威性與影響力擴大在高層領導中的影響力,三來也可以促進交流與學習並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四來也可以避免李曉陽擔心的在群眾刊物上發表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因體制內的人都知道《求是》的地位確實很高,一般也只有政策研究部門的同志才會研閱。另外就是如果一個地方的經驗過於先進,就會影響其它後進地區的群眾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