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思考過自己存在的意義嗎?
我想每個人,大概都曾經思考過幾個類似的問題。
你們思考的結果是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對校一下答案。
我身邊的一些人,曾經提出過許多種解答:
譬如生命本就是沒有意義的。
譬如人應該活在當下。
譬如人生的價值,全憑自我實現。
譬如情感的寄託,重於一切財富。
而這所有的答案,其最終所匯聚的方向。
似乎都是徹底地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並承認自己的價值。
說的更簡單一點,應當就是與生命和解。
平和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時也接受不完美的境遇。
如此一來,意義這種僅會誕生於主觀視角里的東西,自然就不至於難以實現了。
可接納自己這四個字。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
縱觀歷史,無論是集合的群體,還是單一的個體。
想要得到長足健康的發展,反思自身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那麼不發展不就好了,既然思考會帶來痛苦的話。
這是姜生慵懶的想法。
它希望變成一隻貓,似乎就是為了像當下這般,無所顧慮地活著。
在它看來,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難以複製的奇蹟,只要活著就有意義。
可惜人的活法太累了。
所以,它才會想換一種活法。
而與它僅有一窗之隔的何文,顯然不是這樣認為的。
他總是會想,自己所糾結的詞句真的有意義嗎。
這些令他痛苦的根源,真的是有意義的嗎。
如果僅僅,只是用這樣的方式度過餘生,他的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
窗外,姜生蹲在窗臺上無所事事地發起了呆。
對於沒法進屋這件事,它倒是並不著急。
反正物理意義上的牆壁,根本阻止不了它的怨氣,而且青年的電腦又與窗戶離得很近。
所以它就算是站在窗外,也能夠繼續吸收其身上的“不幸”。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青年長時間遠離電腦的狀況。
不過這沒什麼,實在不行姜生也能自己開窗進屋。
反正窗門沒鎖,憑它近似於藪貓的力量,總不至於連一扇窗都推不動。
不過現在的話,考慮到青年明顯是不想再見到自己的樣子。
姜生決定,還是先讓他單獨待一會兒吧。
能不打擾他,就別去打擾他了。
一週。
只要一週左右的時間就好了。
到那時,我就會自覺離開的。
姜生向來不是一個合群的“人”,也從未想過走進誰的生活。它只是一如既往的,喜歡遊走在人群邊緣而已。
想來的時候來,想走的時候走。一如大多數的野貓那般,隨心所欲,不執著也不追求。
……
“雖然,但是,可……”
“然而,不過,卻……”
“這些詞前面都已經用過了,還有什麼能拿來承接的詞彙呢。”
“不對不對,用過了為什麼就不能用第二遍了呢。”
“因為一樣的詞彙,不應該在同一章節裡反覆出現吧?”
“兩次嗎算反覆嗎,事不過三,事不過三知不知道?”
“三,那我之前,也有好多詞都用了三次以上了不是嗎。比如說有些,他們,這裡,那裡等等。”
“那你就去檢查一下啊,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