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遊戲競技>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TXT> 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士西儒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士西儒說 (1 / 2)

如同紫帳汗國的其他地區一樣,在這些地方,很大程度上也是需要教會來維持教育。甚至是改良種子、研究引進優秀作物這些,其實都是教會的傳統工作。

朱文奎當年告訴郭康,他對這種情況感到很不解。但郭康認為不理解很正常——他自己當初也不理解,後來想想古代就懂了。

為了給朱文奎等人講明白這個原因,他專門就這個問題思考了一段時間,最後,決定用上古時候的例子。

教會是個宗教組織,但上古時候,史官、巫師、儒生、乃至樂師,這些關於祭祀、書記、禮儀、音樂等等的行業,也都是一體的。

比如,《說文解字》說,儒是術士的意思。從殷商時期,就有人專門負責主持各種典禮儀式,尤其是在喪葬的重要場合。這些掌握禮儀規則、專門給人們主持典禮的人,就叫做“儒”。而後來,因為經常接觸書籍,瞭解禮儀文化,這個名詞指代的規模日漸擴大,最後成了各種讀書人的代稱。

而歐洲這邊也是一樣的。管理宗教的人必然要主持典禮、祭祀,而負責主持這些重要禮儀場合的人,也必然會兼任其他職務。他們想管理祭祀,就得自己有一定的知識,有教育和學習的能力。而各種禮儀規則,也需要大量的記錄作為支撐,並且能夠四處傳播、推廣。

因此,教會正常發展,自然就會兼有這些職能。

唯一的問題,是歐洲這邊比較落後。跟中原比,他們還停留在上古三代那個水平。

不過好在,他們的組織能力倒是比儒生強得多——或者說,這邊按中原標準,連上古三代水平的正常國家都沒有。和歷代都嚴打道教組織相反,當地政權並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禁止這些“西儒”們建立組織,甚至得支援他們的組織,讓他們維持基本的管理秩序。最後,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按這個角度去推演,就知道為什麼教會有這麼多額外職能了。

教書,這就是中原儒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少有的在各種時代都不過時的祖傳技能。歐洲這邊……總不能指望那些文盲狀態的部落頭人教書吧。所以,興辦學校自然就只有教會做了。

引進良種,選育各種高產的糧食、經濟作物乃至蜜蜂,也是如此。在中原這個叫“勸農”,是官府裡知識分子們的基本職業要求,然而眾所周知,歐洲這邊哪有這種水平的官府……所以相關行業,也就只能丟給教會負責了。

同樣,教會也是音樂和藝術的最大讚助人之一。歐洲人一樣有“禮樂”的需求,認為只有中原人才窮講究、歐洲人就不講究禮儀等級,和認為他們腿不能打彎,是一個級別的誤解。

而提供這種人才支援的,自然也是教會。劉邦沒了儒生,大臣們只是行為上不講究;歐洲國王們沒了教會,朝廷裡可不止沒有祭典、音樂,就連個會算數的都沒了……

至於各種典禮,包括葬禮,當然也是教會在一手包辦。在喪葬儀式體現的重要性上,教會和早期的儒生也是一回事。

甚至,直接那禮、樂、書、數,對著教會一套,都能發現其中大部分職能是重合的。至於另外兩個,倒是不明顯。倒不是教士們不會——很多偏遠地方,都是極其危險的,想要傳教,還真得有一身武藝。但這邊的教會實在打不過蠻族部落,所以讓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這樣看來,就能發現,教會其實就是個職能還沒有分離的上古巫祝組織。雖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發展和變化,現在的社會再怎麼說也比上古三代發達一些,但世俗政權的組織能力實在太拉胯,導致這些職能想分化,都分不出來,只能繼續抱團,在教會框架裡蹲著……

這樣解釋下來,東方來的客人們就能聽懂了。

實際上,基層教士也確實不止主持儀式,充當老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