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告別地上河?》
大秦。
因為天幕有對黃河作出標註,將其標註為大秦所能夠理解的‘大河’,所以嬴政知曉這條天幕所要講述的是什麼。
只是……
“地上河?”
“何意?”
“難道還有地下河?”
“黃河,大河水渾,後世將其稱之為黃河倒是容易理解。”
先秦時期,因為黃河還沒有因為泥沙淤積而大量修高堤壩變成地上懸河,所以嬴政不是很理解其中含義。
大明。
嘉靖年間。
老道士此刻也有些驚訝。
“告別地上河?”
“這麼說,後世將這黃河也治理好了?”
“黃河多泥沙,縱然是後世,想要清淤,也不會容易吧?”
向來是破壞容易建設難,嘉靖之所以對黃河多有了解,那也是因為黃河經常氾濫,嚴重影響到了他修道。
【黃河下游很長一段是地上河,所謂地上河,是指河水攜帶的泥沙,在下游堆積,使得河床變高】
【為了防止河水外溢,人工在兩岸修建大堤,這就導致河道比兩岸地面高出很多。】
【比如從河南鄭州東到開封這一段,黃河河床高出兩岸水平基準面7米左右。】
【如果黃河決口,後果不敢想象。】
大秦。
“原來如此,後世朝代黃河河道淤積……”
“可如此高的河床,一旦潰堤,豈不是周圍數郡之地成為一片汪洋?”
一想到那種畫面,嬴政就有些不寒而慄。
因為看過了其他朝代的農民起義,他幾乎瞬間可以想象到。
一旦黃河決堤,淹沒了大量的土地。
那些失去了土地,無處可去,沒有活路的平民,如果朝廷不能及時救災,造反或者餓死,就是這些災民,僅剩的兩個選擇。
王朝,就會如此傾覆。
“大河多有改道,修建堤壩讓其進入固定河槽也是必須要做的事,只是……泥沙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知曉了後世黃河成了地上懸河,這種事其實不難理解。
大秦之時,黃河就已經是渾水濁濁了。
“定期清淤嗎?”
嬴政很想知曉。
畢竟,這個問題肯定關乎王朝興衰,想要大秦若想要傳千年,這也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據史書記載,黃河有8次大規模改道,18次小規模改道,決口1593次,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之一】
這個史書的記載次數,讓萬朝皇帝們心神一震。
特別是在宋代以前的朝代,黃河災害遠沒有明清之際頻發的時代。
皇帝、官員們都不由的感到揪心。
至於明清兩代,則是平靜了許多。
雖然數字依舊大的可怕,可他們這裡的黃河,能有數年不出點問題已經是老天開眼了,所以能有這麼多的災難記載,其實不足為奇。
他們更想知道怎麼治理,不過卻又覺得,恐怕有得是後世那些科技造物的偉力,不是他們能夠學習的。
【沒辦法,黃河中游是黃土高原,大量泥沙湧入黃河,每年都會攜帶16億噸 泥沙奔流而下,其中12億噸會流入大海,剩下的4億噸則會留在黃河下游。】
【比如黃河出海口的黃河三角洲,就是黃河泥沙堆積形成的,如今面積已經比清朝1855年時,大了2500多平方公里】
【這些泥沙也有好的一面,它們富含養分,土壤肥沃,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
大漢。
劉徹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