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了父母跟大哥大嫂之後,按照禮節,孫娜也給夏浩洋奉了一杯茶,在這種正式場合裡孫娜使用了傳統的稱呼方式——“三叔“。
夏浩洋是夏浩淇的弟弟,按照現在的習慣,孫娜稱之為三弟即可,但在講究傳統的十六家族裡,尤其涉及到結婚敬茶或者祭祀等正式活動,稱呼也會更注重傳統。
叔這個詞比較早且有本兒可查的是,有辭書之祖之稱的《爾雅》當中的那句:“父之兄弟後生為叔父,父之弟妻為叔母。又夫之弟為叔。”這裡咱們簡單的直譯大概是說,在父親的兄弟當中,比父親年紀小的應稱為叔父,父親弟弟的妻子也就是叔父的老婆,就應該叫做叔母,所以丈夫的弟弟叫叔叔。
所以在古代,一開始叔這個詞是專指丈夫的弟弟們。
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人將父親的弟弟稱呼從“叔父”變成了“叔”,也就是“叔”這個詞跟“叔父”畫上了等號,變成了同一個意思。
那這個時候女人該如何稱呼自己丈夫的弟弟呢?
因為古人重男輕女,以夫為重,女人的地位低下,所以丈夫的弟弟還是稱呼為“叔叔”,在這裡,女人是降了一級,跟自己孩子的稱呼一致。
又比如,女人在嫁人之後稱呼男方的父母為“公公婆婆”,在這裡,公公婆婆可不是專有名詞,公公就是爺爺的意思,婆婆就是奶奶的意思,女人稱公公婆婆那是又跟自己孩子的稱呼一致,這是又一個證明古代女人在家庭裡地位低下,稱呼上跟自己的丈夫並不是一級,而是跟自己孩子一級的證明。
大家耳熟能詳的《水滸傳》裡潘金蓮在稱呼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時,一口一個“叔叔”就是此番道理。
所以無論是“叔”這個詞的本意,還是後來隨著歷史變遷在傳統習俗的稱謂上,孫娜在奉茶時稱呼夏浩洋為“三叔”都是合理的。
既然是按傳統習俗奉茶,那麼已經註冊結婚但沒有擺酒的曾靜怡還不算夏家人,而且也沒有妯娌之間“姒婦”給“娣婦”敬茶的道理。所以,曾靜怡只能尷尬的站到一邊看著夏家人新媳婦進門的敬茶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