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起和初見趕到市一中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盛夏的太陽依然炙熱,高一高二的學生都已經放假了。
寧靜的校園裡,除了知了聒噪的聲音,偶爾還能夠看到的,是並不多的步履匆忙的高三畢業生,他們或是興奮或是萎靡或是迷茫的神情,在1995年夏天的樹影裡搖曳。
張雲起和初見兩人在班主任洛琳那裡領了志願填報表,直接去了156班教室,教室的前後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6科高考科目的答案。
張雲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這個陪伴了他三年的寶座,應該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和屁股親密接觸了。
教室裡的學生並不太多,三三兩兩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想來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對完答案,思考糾結怎麼填志願去了。
至於大家考的怎麼樣,其實是不需要問的。
答案已經全都寫在了臉上。
幾家歡喜幾家愁。
眼下,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未來該怎麼辦?
考得好的同學自然是心情愉悅,填報志願也相對任性。
考得差的同學,這個時候選擇的空間就很小,難免迷茫,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辦。
復讀?
或者去打工?
還是按照分數選擇一所並不稱心如意的垃圾學校?
總之,現在這群依然稚嫩的少年人,要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張雲起想起了這樣的一句話:為什麼要把擇定終身的職責交付給半懂不懂的年歲,為什麼要把成熟的眼光延誤地出現在早已收穫的荒原?
沒有答案。
張雲起拿了一張白紙,望向黑板,準備對答案。
其實他之前已經私下對過一次答案,心裡有數,這次只是根據官方公佈的答案再確認一下。保險一點。
要知道,在1995年湘南省的高考採取的3+2模式,文科是語數外加歷史政治,總分750分。這時候實行的是先估分再報志願,而且不是平行志願,所以精準估分再進行志願填報是非常重要的。
要是估分太低,就不敢報好學校。
要是估分太高,報了好學校又錄取不了的話,就可能去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志願的學校。
這導致了很多學生平時成績穩居年級前列,估分錯誤,往往落選第一志願,去不成心儀的學校。成為青春裡又一樁重大遺憾。
至於填報志願,還是得自己經過深入細緻的瞭解以後,心裡有數,明確自己的意願,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然而很多學生填報志願的時候,大都是懵逼的,什麼也不懂,往往家長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導致挑選不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比如計算機軟體專業(95年部分高校已開設該專業),在張雲起看來,對於普通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有前景的好專業,但很多學生這時候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嘛的。
當然,每個學生填報志願考慮的因素都不一樣,張雲起考慮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是城市、學校、專業並結合他的職業興趣。
為了兼顧事業,他覺得適合他念書的城市是省城裡津。
以他預估的成績,裡津市只有兩所高校適合他,中南大學和湘南大學,都是後世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雙一流大學。
從錄取分數線上看,兩所大學也頗為相似,但就大學排名而言,中南大學是比湘南大學高的,在後世,中南大學A類(A-及以上)的學科有12個,湘南大學只有5個。
問題在於,張雲起很早以前就想好選經濟管理類的專業。
中南大學以工學和醫學為特長。在經濟類領域,湘南大學相對具有一定的優勢,後來還合併了原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