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遊戲競技>羅馬帝國> 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化胡,提出資本主義理論基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化胡,提出資本主義理論基礎 (1 / 2)

面對郭康的解釋,讓娜公主一時無言以對。

小讓娜好幾次想開口,但郭康甚至能拿出神學論證來,證明漢字直接源於天父,是超越巴別塔的、原初的語言。因此,它也具有非凡的靈性,是研究知識的最合適方式。

這也不是郭康突然領悟,提升了神學知識,而是因為同樣的道理——這東西,早就被當年歐洲最聰明的學者們論證過一遍了。他直接搬歐洲人在18世紀前後得出的一系列結論就行。

按後世的總結,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學習和羨慕的物件主要是中國的物質文明,比如瓷器、絲綢等等器物。到17世紀,人們開始關注中國哲學。而到啟蒙時代,學習東方先進文明的層次,已經上升到政治和經濟理論,乃至中國的宗教了。

當時,歐洲人對東方的研究,可以集中為三個問題:

首先,是天賦觀念的問題。上帝是不是天賦的、普世性的觀念?

其次,是文明本原的問題。漢字是不是原初語言?

最後,是遠古歷史和紀年的問題。中國上古史的記載是否可信?如果是,那歐洲的記錄呢?

這三個問題,可以覆蓋幾乎所有重要的方面,甚至動搖整個歐洲的宗教和理論基礎。

比如第一點,就是自由主義鼻祖約翰·洛克的研究重點。

洛克蒐集了大量資料,甚至自己就天天在中國地圖下寫作。他對中國的信仰進行了頗多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在中國,受過教育的人,主要持唯物主義和無神論觀點。

當時,耶穌會為首的傳教士們,傾向於把中國的信仰和天主教聯絡起來,以此方便傳教。但洛克為首的一眾學者更加激進,認為孔子之學,尤其是宋代開始的新儒學,顯然是一種無神論或者唯物主義。

洛克認為,儒家的思想核心是“萬物一體”。他們的上帝不是歐洲的上帝,而是對世間萬物之間,存在的精妙規律的概括性稱呼。孔子等古代哲學家開創了這個“教派”,而中國皇帝就是祭祀這個概念的大祭司。

因此,他得以證明,上帝概念並不是普世的。洛克以此為依據,和支援“君權神授”的人進行論戰:如果中國這麼先進的文明,都不信奉上帝,那有什麼理由說上帝信仰就是天賦的?如果上帝信仰本身都不是天賦的,祂又如何有資格給人類君主授權?

洛克的學說得到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歡迎。當然,有些人乾脆比他激進,認為當其他哲學轉向神性時,中國哲學卻一直關注著人。所以,歐洲人始終在用神性論的目光注視人性,而中國人則從人性論裡發掘出了神性,認定“我就是神”,造成了根本性的差別。

他們這些研究結果,一直到幾百年之後都被沿用。只不過後世的歐洲人,自己都開始反對理性和啟蒙思想,因此換了個方向,藉此攻擊中國了。

當然,除了孔子,老子也是歐洲人吹捧的物件之一。“自由放任”這個詞,最早就是魁奈和他的追隨者們,對“無為”這個詞的法語翻譯。

按他們這個思路,甚至可以說老子和孔子是自由主義先驅,儒道兩家才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源泉……

而後兩個問題,影響也同樣巨大。

“原初語言”這個概念,一度頗為流行。把這個概念完善起來的,正是另一個著名清吹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的思路受法國“國王數學家”、耶穌會教士白晉的影響。白晉等人推崇《易經》,認為這裡面的遠古知識,啟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易經裡用來表意的漢字,則是具有神性的“一切發明之母”,是所有知識的真正的鑰匙。

這個想法其實充滿了天主教的神學邏輯,但萊布尼茨等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聲稱漢字是哲學性質的,應該加以引進,把歐洲文字也變成這種知性符號。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