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都是自己這個大漢忠臣應該做的,是自己的分內之事,這些就這些微末功勞實在當不起這麼重的封賞,陛下你就不要再說了,我是不會接受的!
再次將辭讓的奏表呈上去後,董璜就又在洛陽休整了幾天時候,給自己麾下的親信們一些準備的時間。
因為長安離洛陽已經很近了,因此劉協的第三次封賞詔書很快就下來了,這一次劉協再次在詔書中將董璜一頓讚揚,除了誇耀他的功勳外,也開始稱讚董璜的品德,並一再表示自己認為董相國完全當的起這樣的封賞,希望董相國不要再推辭了。
這一次董璜親自趕到了長安,向劉協再次上書推辭,以自己的聲望不足,才德淺薄為由進行推辭,而早就得到了賈詡等人暗示的眾多將校大臣,見到時機已經成熟此刻也紛紛站了出來表態,開始勸董璜接受天子的封賞。駐紮在各地不能趕到長安的大臣和將領們,此刻也開始向朝廷上書請求對相國進行賞賜並寫信勸進了。
在這樣持續了五六天的時間後,天子想要封董相國為晉公,並加九錫的訊息也在關中尤其是長安一帶傳播開來,城中的百姓都得知了這個訊息。百姓對此議論紛紛,都認為憑藉相國的功勞完全當的起這樣的封賞,這些百姓和關東的世家不一樣,他們能過上衣食無憂、有房有田的好日子都是因為董璜推行落實的各種制度,百姓都是很質樸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擁護誰,天子?那是誰啊?不熟!
就連關中和益州的世家大族們也紛紛表態支援,他們是跟誰混的還是知道的,想要保障自己現在的利益,不讓關東的手下敗將有翻身的可能,那就只能讓相國改天換地!將一切變成定局!
而這時候,在李儒等人的催促下,早就受不了的劉協第四次下達了封賞的詔書,告訴董璜封賞相國你是人心所向,論功勳自從大漢開國以來就沒有能比得上你的;而品德方面從你數次辭讓封賞和一直以來寬厚待民,勤於國事的表現也能看的出來是個品德高尚的人;名望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對於大漢而言相國你就是伊尹、周公、太公那樣的人啊!請你千萬不要再推辭了!
劉協是真的受夠了,演這種戲讓他感到噁心,只想讓董璜早點接受封賞,讓這一切能快點結束。
收到了第四封詔書後,董璜在賈詡、李儒、劉巴、王邑,董旻、徐晃、李傕等文臣將校的勸諫下終於放棄了再次辭讓,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天子劉協的好意。
興平七年(200年)十月,董璜在數次辭讓後,正式進位為晉公,位在諸侯王之上,以河東、弘農、河內、上黨、太原、西河、雁門、魏郡、趙國、馮翊十郡國之地為晉國,定都晉陽,建社稷宗廟。晉國官制一如漢初諸侯王之制,置太傅、丞相、尚書、侍中、六卿、將軍等百官,又受九錫之禮。依舊領相國,幷州牧,假黃鉞,承製封拜,加總百揆、都督涼、並、司、益、幽、冀、青、徐、兗、豫十州軍事。同時封其妻蔡氏為濟陽君,食邑萬戶,以長子董皓為晉國世子,蔭其諸子為列侯,皆食邑五千戶。
至此,董璜攜大勝之威完成了從臣子到君主最關鍵的一步轉變。而接下來,就是要封賞功臣建立晉國的官僚體系了,一旦這一步也完成了,那之後的一切也就都成定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