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4頁 (1 / 2)

劉徹:「公孫弘、東方朔等人不就是朕自己選拔的。」

「不一樣。我指的是考試。」衛萊說。

劉徹沒聽懂,「全國人才都召集到京師,朕出題?」

「那樣太勞民傷財。可以先在鄉裡舉行小孩子的考試,

那些孩子取得名次,

朝廷給他們俸祿。也不用太多,

否則肯定會被鄉紳地主給搶去。過個兩三年在各郡縣再舉行一次,

參加的人就是取得名次的那些。郡縣考完,來年再來京師參加最後的考試。屆時他們來京的費用由各郡縣承擔。」關於科舉考試,衛萊已忘得七七八八,

就挑自己記得的說:「你若怕各地官吏不上心,就把這一點放到政績考核裡面。你看呢?」

劉徹想想,越想越覺得可行,「尋常百姓家也能出頭?」

「是的。你現在讓各郡縣舉薦人才,

都是他們認識的。那些人不是富戶,也是他們的幕僚黨羽。有真才實學的,他們捨得往京師送?」衛萊問:「不是旁人,就說東方朔那一次,得有幾十乃至上百人吧?到頭來能用的屈指可數。你搞我說的那種考試,一次就有五六十人。前十來名留在朝中,其他的派到地方,往後你也不用再擔心無人可用。」

劉徹聽她說的頭頭是道:「你們那兒也是這麼選拔人才?」

「我們那兒也是考試。」衛萊道,「尋常百姓的家孩子要想出人頭地,也只有考試一條路。可惜有些地方想考都沒法考。」

劉徹:「為什麼?」

「制度啊。比如同是長安的小孩,住在太學周邊的不需要考試,可以直接上太學。太學招夠了,就不會再要其他地方的小孩。不夠才會往外招。這樣一來有錢有權的都往太學周邊擠,太學不愁沒人,就再也不用對外招生。那些孩子怎麼辦?家裡有錢的,可以換個地方,沒錢的只能聽天由命。」頓了頓,「聽說那些地方,每年招生季,都有孩子的父母急的發瘋。」

劉徹明白:「難怪你說百姓家的孩子要想出頭,只能透過考試。沒了考試,也和朕現在差不多,滿朝官吏世家大族出身的佔了將近七成。這還是朕下了幾次招賢詔的結果。十年前更甚。」

衛萊忍不住笑了。

「這話很好笑?」

衛萊突然想起一件事,「司馬遷在他的《史記》裡對仲卿頗為苛刻,很是同情李廣,是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出身名門,骨子裡看不上我們這些人?」

劉徹不曾看過,也不知具體寫的什麼:「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那考試的事你打算怎麼辦?」衛萊問。

劉徹:「別說貧苦百姓,就是有錢的商人子弟,識字的也不多。你的辦法是好,朕沒人。」

「這點好辦。今年再讓人去各地找一些孤兒,教他們四書五經治國之策。」衛萊道:「挨著軍校建一所文科學校。這時你再讓各郡國舉孝廉,前面加一條有三年鄉村授課經驗優先錄用。

「他們懶得去做,你也不用擔心,朝中有公孫弘,大將有仲卿,他們能撐到那些孤兒成長起來。三年後,你再對外放出訊息,那所學校不是軍校,而是類太學一樣的學校。」

劉徹想想,「何必這麼麻煩,擴建太學——」

「太學裡面都是什麼人?」衛萊不得不打斷他的話,「官宦子弟。孤兒進去還不得被他們給欺負死。你是希望他們忠君愛國,還是希望他們將來長大了一個比一個腦子不正常?」

劉徹拍拍額頭:「是朕考慮不周。」

「各郡國每次舉孝廉都有獎賞吧?」衛萊問。

劉徹:「口頭嘉許算嗎?」

衛萊真想送他一記白眼,「往後每郡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