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這還沒到休沐日,依然個個包袱款款躲回家去。
一天出去許多術士,宮裡議論紛紛,出什麼事了啊。太后不愛出來,不等於她身邊人也天天窩在長信殿。不日太后就聽說此事,召皇帝去東宮,稱他早該如此。隨即又問,兒子渾了十幾年,怎麼人到中年突然迷途知返。
自是因為尋覓無果的鬼神就在我身邊啊。可惜這話劉徹不敢說,怕母后嘮叨個沒完。
無論皇帝還是太子都很怕來自母親的關懷。
劉徹又不能一聲不吭,他就胡扯,那些術士其實都是騙吃騙喝的騙子。
王太后脫口道:“你才知道?”
沒法聊,沒法聊了。
皇帝氣得走人。
太后心腹宮女擔心:“陛下好像很生氣。”
“惱羞成怒。不必管他。過些日子還會請回來一群術士。”太后搖頭,“他能忍三年都算哀家小人之心。”
沒到開春劉徹又想令人舉薦術士,或下詔招攬術士。不過這次在看到兒子的時候,劉徹忍住了。
幾日後,收到某地大旱的訊息,劉徹又蠢蠢欲動,意圖招術士祈福求雨。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求又有什麼用。
劉徹抽調官吏和兵卒,前往乾旱最嚴重的地方賑災——為鄉民提供補種的良種以及上半年口糧。
有災就有亂。
朝廷出兵及時,沒有發生大的暴亂,災民安心等著雨來。
這場雨一直憋到四月才下下來。
春種來不及了,好在今年還可以再種一茬。
就在災區莊稼露頭之際,朝廷揮師北上。
匈奴連著兩年入關燒殺搶掠,無論關外還是關中百姓都憋著一口氣。衛青出兵那日,沿途百姓夾道相送。
說起來也跟衛青上次出兵全甲兵而歸有關。
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兵卒家人很怕打仗。
衛青卻可以做到不失一兵一卒,打匈奴跟過家家似的,主將不貪功,封侯變得很容易,誰捨得不支援他。不過也因為衛青叫打匈奴變得簡單,很多人認為他上他也行。
衛青出兵這日,劉據要出去看熱鬧。
小孩從未看過大軍開拔。
劉徹對衛青有信心,心情頗佳,索性換下一身華服,帶著變裝後的禁衛,領著兒子出城送他小舅子。
衛青不經意間瞥到天家父子,差點摔下馬。
得虧他騎射工夫極好,可以做到人馬合一,馬調整一下身體,及時托住他。
小孩揮著小手大聲喊:“舅舅!”
衛青又差點變臉,小外甥瞎喊什麼呢。
劉徹身前身後左右百姓齊刷刷回頭:“小孩,你說什麼?”
小孩指著高頭大馬上的人:“舅舅啊。”
劉徹捂住兒子的嘴:“不可以亂喊!”
小孩嫌他的手鹹,使勁扒拉掉:“韓韓說,舅舅是國舅爺,國舅爺不是舅舅嗎?”
被留在宮裡的韓子仁打個噴嚏。
劉徹頓時想把人抓過來一頓怒罵,又很尷尬:“小孩子亂說。”
小孩身邊人搖頭:“說得也對。長平侯確實國舅爺。”
有人附和:“要是能多幾個這樣的國舅爺,我也不介意喊他一聲舅舅。”
有人接道:“不用覺得丟臉,又不是喊田蚡那樣的。”
劉徹臉色微變,春望想笑,可他不敢:“郎君,我們該回去了。小公子早飯用得早,該餓了。”
劉徹衝眾人點頭示意,抱著兒子擠出人群,朝遠處的馬車走去。
有人皺了皺眉:“這人我怎麼覺著像是在哪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