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5節 (1 / 3)

可是如果……這些巨頭想要發展的越大,就越要分更多的錢給更多的人呢?

他們發展的速度會被遏制,不至於突飛猛進,但是當地的人均生活水平又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最高工時為十小時,不論身份是奴隸還是平民。

虞璁心裡清楚,短期內想要廢掉這種賣身制度,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他能讓政府衙門去保護人民的利益——因為各地衙門的俸祿,也在一年前就有顯著提升,可以養更多的官差來主持公道了。

南有徽商,北有晉商,這兩大勢力都得隨著經濟特區的設立往東北遷移,來平衡南北西三地的情況。

“王尚書,朕想問你,如今最為豪紳的商賈,大概持有多少的家產?”

虞璁問這句話的時候,心裡略有幾分忐忑。

他心裡清楚,在奴隸實際存在的情況下,某些個別人的資本積累,恐怕已經很可怕了。

王守仁露出幾分為難的表情,還是如實道:“老臣聽聞這徽州大賈,有人以魚鹽為業,藏鏹至百萬者。”

百萬銀錢!

虞璁一愣,手指握緊桌沿,寒聲道:“大約有多少人?”

“臣……不知。”

不,這個東西一定不能無視。

有這樣的豪富,就會兼併土地,就會造成更多的社會不安。

他作為皇帝,要的是天下小康,而不是誰能夠一家獨大,獨大到與朝廷能分庭抗禮。

“虞鶴,再拿紙筆來。”

“朕今天,要跟王大人聊聊……個人所得稅。”

第74章

想要收繳個人所得稅和商業稅, 想要改善明代嘉靖朝的經濟情況,必須要重視一個根本問題——官宦對國家經濟的插手, 已經到了非常惡劣的程度。

明代最大的問題, 就在於‘投獻’之風。

所謂投獻, 就是字面意義上的,主動把自己的田產送給官員。

乍一聽好像不划算, 送幾畝田人家又不會對一介小農民多看一眼,可是這個行為背後的根本動機, 在於避稅。

虞璁在得知這個真實情況的時候,心理防線一度炸成煙花。

徐階在歷史上田產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還真沒有多少是他自己主動買的——四十多萬畝,四十多萬畝啊, 大半以上都是人家農民屁顛顛自己送過去的。

唯一的好事就是, 虞璁穿來的時候是嘉靖七年,而且楊一清還沒死。

東林黨並沒有形成——連黨爭都沒有開始。

在這個時候能改革順利,也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話收回來, 再談‘投獻’之事,可以說是積弊已久了。

官員一家的地,都是免稅的。

農民們把這些田產全部交給官家, 再向官老爺們交上私稅,算是能勉強討點生活。

王陽明和楊一清那都是在各省歷練過的人, 可從來都對這些貓膩清清楚楚。

虞璁也著重跟他們強調過,從今往後,稅收的重點是從農業稅轉到商業稅上, 要不斷地減輕農民的壓力,同時與商人爭利。

但這個地方,還真繞不開官宦階層。

投獻制度被王陽明想法子削弱和化解,現在伴隨著農業稅的全面降低,農民們自己也清楚怎麼樣利益最大,當然不肯再送田給官老爺們了。

但是,官宦階層對商業的插手,比對農業還要嚴重。

現代和古代在政治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一國之君這個位置的認知。

現代的首相也好、總統也好,總歸清楚自己要爭取更多的民意,不管政策是對是錯,起碼在上任期間都會老老實實幹活,踏踏實實做人,緋聞都不敢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