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之下,雙方領袖的會面很快被提上了日程。首先被呈遞到教皇面前的是一紙情真意切的文書,由波利齊亞諾執筆。在負責了大半年的城邦事務後,這位古典學者波利齊亞諾終於得以做回他最擅長的事。他寫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國家免遭奴役,使人民和人民選定的領袖一起獲得自由……請依據救主的榜樣,憑藉您的仁慈,將我們再次納入天主的懷抱……」當教皇意識到他不能再要求更多的讓步之後,和談的日期終於被確定下來。
那是一場十分艱難的談判。和談的過程持續了整整三天,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明爭暗鬥。雙方在羅馬城外會面,教皇的使節在最初試圖讓美第奇公爵下馬為教皇的車駕執馬韁,當然遭到了不留情面的拒絕。當雙方都終於坐在談判桌邊後,教皇列出的條款更是讓最圓滑的廷臣都無法保持臉上的笑容。梵蒂岡要求的賠款高昂得令人難以置信,並拿出了一份要求佛羅倫斯為接下來的「聖戰」提供幫助的契約書,這些援助包括但不限於二十艘戰艦、數十萬弗羅林與三千名民兵。這樣苛刻的條件當然無法獲得佛羅倫斯人的同意,雙方的爭執據說維持了一整個白天,第二天的再次會面依然毫無結果。直到第三天,眼看毫無意義的爭吵已再度持續到了午後,美第奇公爵拔出了刀鞘中的匕首,將它擲向長桌的另一頭,將教皇的衣袖釘在了桌面上——
「我也是有脾氣的,冕下。」洛倫佐·德·美第奇公爵平靜地說,此後再也沒掩飾過他的鄙夷和不耐煩。
這一事件被編年史家們認為是不可信的,人們很難相信始終以風度與優雅聞名的公爵會作出這樣的舉動;但畢竟他們誰也沒有真的參加過那場會議。曾在場的人都被要求緘口不言,不能將談判桌上的秘密向外透露分毫,直到洛倫佐去世,才有人將當時的情況簡略地記載在了自傳裡。後來者只能透過這些零星的記述判斷當時的情況,即使自傳的語句中不免帶有傾向本國領袖的成分:「公爵讓教皇意識到,能讓皇帝在雪地裡跪上三天三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最真實的力量不是耶和華,而是人。」
事實證明,許多時候,禮儀和美德在談判中並不能為人們爭取優勢。雙方都揭下假面之後,談判反而進行得順利多了。一天之後,羅馬與佛羅倫斯終於達成了一致。佛羅倫斯表現出了足夠的虔誠之心,為之前對三位主教的不敬之舉道歉,並答應為之後的東徵提供「適當」的援助。教皇以恩賜的口吻宣告停戰,收回了曾經下達的絕罰令,宣佈佛羅倫斯人仍是上主的選民。為了表示感激,美第奇公爵宣佈他將把家族收藏的上千件聖物贈給教廷,包括聖人的碎骨、衣飾,和幾幅傳說中會流淚的聖像。作為回報,教廷授予公爵金玫瑰勳章,這是教廷所能給予世俗之人的最高榮譽。「願我們的友誼如羅馬和佛羅倫斯一樣不朽。」當西斯篤四世將勳章別在洛倫佐衣襟時,他飽含深意地說。
為時一整年的戰爭終於結束,公爵與教皇互相祝福,新簽訂的和約被鑲入銀板,分別儲存在兩位領袖手中。至於這一次它能維持多少年的效力——誰知道呢?和約的簽訂就是為了撕毀,每個人都知道它有多麼脆弱,沒有人會真的將希望寄託在它身上。這個時代腐敗,墮落,戰爭如同野草,永遠不會被消滅。即便如此,當洛倫佐手捧裝著和約的銀匣走下聖殿時,他想到的是那個秋夜他曾對喬萬尼作出的許諾。
無論如何,我會試著成為指引和平的指標。
聖歷六十六年三月,美第奇公爵一行人返回佛羅倫斯。
作者有話要說:
[1]西門:聖經中試圖購買神職的人。天主教的「西門主義」即指買賣神職。
文中的皇帝指的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名義上全歐洲的君主。
向右滑動,還有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