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陣列不斷向前推進,直至彼此相距大約兩裡時,方才停下腳步。
率先發動攻擊的並非是北方軍,反倒是清軍一方。
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發動進攻的竟然不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部隊。原本部署於“鶴喙”位置的關寧鐵騎,也不知何時已悄然移至了左翼。
取代其位置的,則是從中軍抽調而來的一支步兵方陣。
更為奇怪的是,這支步兵方陣也並未發起衝鋒,而是直接開始了炮擊。
顯然,清軍選擇了以炮戰作為戰鬥的開端。
面對清軍的炮火襲擊,北方軍自然不甘示弱,立刻以同樣的方式予以回擊。
一時間,戰場上硝煙滾滾,炮聲隆隆,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無數的炮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帶著尖銳的呼嘯聲砸向地面。每一次爆炸都掀起巨大的煙塵和泥土,形成一個個深坑。
雙方的前沿陣地上,都被炸得血肉橫飛。
若是剛好炸中炮管,沉重的炮管也被炸得旋轉著四處亂撞。
整個戰場被煙霧籠罩,視線模糊不清,雙方都很難看清對方的陣地,唯有震耳欲聾的炮聲在肆虐著這片大地。
……
這一場炮戰,打得有些勝負難分。
由於是內陸作戰。
北方軍攜帶的火炮是極其有限的,而清軍是本土作戰,並且在戰略收縮時運回了大量火炮,使得他們在火炮的數量方面比北方軍還要多。
但是,北方軍的火炮,在射程方面又略佔優勢。
這是因為有了王昊的指點,同樣口徑的火炮,在製造工藝方面,北方軍的火炮會更先進一些。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只要對膛壓的承受能力更強一些,就可以多裝火藥,炮彈也就可以發射得更遠一些。
不過,清軍也不傻。
他們仗著炮多,總是冒著傷亡靠近了打炮。這種打法,也給北方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結果就是,彼此都傷亡慘重,打了個半斤八兩,兩敗俱傷。雙方的火炮也都被摧毀了不少,炮兵也死了不少。
但是,總的來說,北方軍還是略勝一籌。
……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雙方的炮陣就不約而同地開始後退,戰鬥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中,清軍終於發起了猛烈的衝鋒。
但是,中軍卻依舊沒有動。
並且,騎兵也依舊沒有動!
動用的是步兵,並且是兩翼。
清軍的兩翼,同時用步兵進攻北方軍的兩冀,他們的目標,顯然是北方軍中的……朝鮮國防軍。
這種打法,有點怪異。
鶴翼陣本來的一種側重於進攻的陣形,尤其是適合於用騎兵發動犀利的進攻。但是,清軍卻只是動用了步兵。這簡直就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他們並非不懂陣法之人。
顯然,他們這樣做,肯定是有他們更深層次的圖謀!
然後,再看兩翼的爭奪。
北方軍的兩翼,各有一萬朝鮮國防軍。而清軍出動的,則是吳三桂的關寧軍中的步兵。
人數也是兩翼各一萬人。
雙方的火器基本上差不多。
數月前才倉促成軍的朝鮮國防軍,雖然有東江東將士在督戰,但是,在戰力方面還是差了關寧軍一個檔次,被關寧軍打得連連後退。
不過,這些朝鮮國防軍也打得非常頑強,他們雖然被打得步步後退,傷亡也非常重。但是,卻退而不潰。
這種退卻,並不是“大雁的翅膀”被剪下一塊,反而是類似於大雁原本展開的翅膀在向中間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