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移民東北,王昊便又想起了李自成。因為向東北移民,自然是要動李自成治下的人口。
恰好此時李巖也從薩爾滸趕到了瀋陽。
王昊便問李巖道:“李自成登基之後,治下流民情況如何?”
“自然是少了很多。”
李巖道:“李自成推行“均田免賦”的政策,短期之內,獲得了土地的百姓並不願意到處流浪。不過……”
“不過什麼?”王昊問道。
“今年旱災甚重啊。”
李巖嘆了口氣道:“中原地區,很多地方從五月到十月,都沒下過一滴雨。縱有土地,也產不出糧食啊!”
聽到李巖這樣一說,王昊頓時就想起來了。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其實是災情非常嚴重的一年,不僅發生了旱災,還發生了蝗災。
由此推算,李自成雖然透過追贓助餉得了很多銀子,但是畢竟糧食出產不足,也無法解決百姓缺糧的問題。
想到過裡,便又問李巖道:“李自恐怕不願意本督獲得人口壯大勢力。那麼……要如何才能得到百姓呢?”
“其實很簡單。”
李巖笑道:“無非……‘威逼利誘’四字而已。”
“說來聽聽。”王昊笑了笑道。
李巖喝了一口熱茶,潤了潤嗓子,又接著說道:
“首先是逼之以威。將軍可以讓一員大將率領大軍屯于山海關,並讓王廷臣兵進青州邊界,做出一副要向李自成開戰的架式。
由於此前總督大人與李自成有過“兩年不戰”的約定。
李自成見到這副架式,必然會再次派人過來詢問將軍是否毀約。然後,咱們便可以跟他說……咱們無意跟他開戰,只是想去救助那些無糧就食等著餓死的百姓。
咱們這樣跟他說,他李自成肯定不會答應。
但是,他也擔心咱們與南明崇禎聯合起來對付他,所以他心中必然畏懼咱們,這就是威逼!”
換了口氣,李巖又接著說道:
“待到威逼的效果差不多了之後,再誘之以利。
所謂的誘之以利,也就是讓人跟李自成說,遼東遼西可以幫他養活一部分沒飯吃的百姓。他李自成無力賑濟的百姓,可以送到登萊或山海關來。
如果他不肯自己送來,那就讓他允許咱們自己派商隊去他治下,將那些沒飯吃的百姓接過來。這樣做,不僅幫他賑濟了災民,也幫他維持了地方的穩定。”
“這倒也是個辦法。”
王昊點了點頭,又問:“如果他不答應呢?”
“那就開戰好了。”
李巖笑道:“咱們就用救助百姓為藉口,從山海關南下兵指京師。只要狠狠教訓他一下,他就會乖乖地將無糧就食的百姓送過來。”
“很好很好!”
王昊笑道:“右軍師之言,正合我意。”
說完,便看向左軍師宋獻策,問道:“不知左軍師覺得如何?”
宋獻策一聽,頓時就急了。
一雙小眼珠子骨碌碌亂轉。
這就是有兩個軍師的好處,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互相競爭。
略一沉吟,宋獻策便走上前一步,對王昊道:“右軍師之計,甚是精妙。李自成明知是計,卻無法破解,只能乖乖認栽,堪稱陽謀。
既然右軍師用陽謀,那下官就用點陰謀好了,這樣也可以做到陽陰調和。”
這就很有意思了。
王昊心中暗笑,遂開口問道:“左軍師有何陰謀?”
“其實很簡單。”
宋獻策陰笑道:“將那皇帝老兒……呃,我說錯話了。我的意思是,派使者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