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寄娘順著他的視線看著山景不再說話。
“斗轉星移,竟已經過了十年了……老友借貧僧四處雲遊之便,拜託貧僧為他女兒尋找民間治弱症的良方,貧僧將此託付放在心上,打聽了幾年得到這個方子,只是未曾交到所託之人手中……”
寄娘耳邊響起記憶裡的聲音:“你爹爹已經託了隱法寺的照古師叔,那是位四處雲遊的得道高僧,天下之大,必有治療弱症的法子,等照古師傅找來了藥方,咱們愉樂也能健健康康地成人出嫁,安逸和美地過一輩子。”
眼角突然滴下淚來。
她抬手擦了,笑:“一片慈父之心令人感動,後來呢……”
照古搖搖頭,不願再說,只說:“這青山萬古,從不為人所移,世人渺渺,貪嗔痴念生出無數故事,然在青山面前,一切如蜉蝣朝生夕死,皆為虛妄啊。”
寄娘攏了攏斗篷,輕聲說:“師傅不入世,看萬般虛妄自然心靜如水,然而紅塵滾滾,縱然是蜉蝣也有一日的喜怒哀樂,身在其中,哪裡能輕易掙脫。一人出世容易,人人出世難,所以小女覺得,大隱隱於市,入世沉浮百般錘鍊,練就的出世之心才最為堅定可貴。”
照古微訝:“沒想到夫人會有此種見地,這般想法的人實在少見,夫人心志極強。”
“佛家講生死輪迴,然而人死為鬼,鬼亦是人所生,人的執念,鬼沒有嗎?輪迴之中,善惡如何分,鬼魂執念是否會影響它的轉世?如果影響,那曾經蒙受沉重冤屈的魂魄,他們去了哪裡?”
照古佈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一個笑:“佛家論生死的話題自古以來從不曾終止,人生來何處,死往何地,是我們每次論道都難以避開的話題,夫人說執念冤屈之人死往何處……人死煙消散,焉知這執念不是魂魄所有而是活著的人自己執著呢?”
寄娘搖頭,還要說什麼時,看到曄王派來的人悄無聲息地回來了,也就是說,戶部尚書家的老夫人已經來了。
她垂眼思索,不曾開口,一個小沙彌走了過來。
“師叔,鄭老夫人來了,想邀請您前去講經。”
照古頷首,看向寄娘:“鄭老夫人幾日前便約了今日講經,是貧僧與夫人論道興起,忘記了時間,夫人見諒。”
寄娘不介意地笑笑:“早課聽師傅講經意猶未盡,不知是否介意小女一起前去?”
照古猶豫了一下,說:“眾生平等,講經本就不限聽者,只是鄭老夫人許有一些規矩,夫人先隨貧僧一起吧,若有不便,寺內風景尚可,夫人可以四處走走看看。”
寄娘笑著說好,十分隨和。
兩人慢慢下了山進了寺廟,鄭老夫人聽說照古和山上論經的客人一同前來便沒多想答應了,等見到了才知道,這位客人竟然是個年輕女子,還是曄王府的夫人。
但許是有前面照古師傅的背書以及未見其人時留下的印象打底,她對寄孃的印象挺不錯,並不曾因她妾室的身份而有什麼不好觀感。
寄娘今日的目標就是她,自然又加倍哄她歡心,頓時,兩人相處十分和諧,甚至越相處越愉悅歡快。
照古講經結束離開,鄭老夫人還捨不得寄娘,邀她一起去前殿拜佛求籤。
老夫人運氣不好,抽中了一支中等、一支下等籤,寄娘拿了籤文換個角度幫忙解讀,讓憂心忡忡的老太太頓時心情明朗,只覺得寄娘說得極對。這不祥的籤文換個角度看就是上天預警,提醒她全家要小心避開麻煩,總比什麼都不知道強了太多。
雖然魏國舉國信佛,但是像寄娘這樣熟知經書,還能和老太太觀念“契合”的年輕人實在太少,老太太見了寄娘就覺得遇到了知己。
中午吃齋,老夫人又邀請寄娘一起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