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遊戲競技>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起點> 第三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是韓國人(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是韓國人(下) (1 / 2)

這個思路,是承認自己是夷狄,但表明夷狄也是人,不應該被區別對待,也就是剝離了夷狄的貶義意向。而要求別人不貶低夷狄,當然自己也得這麼做,因此雍正還專門說,今後大家可以隨便用夷狄這個詞,不用忌諱。

問題是,清朝宮廷確實一直都非常忌諱這些稱呼。人家說個相關的字,他們都受不了。這樣一來,無異於自己都在承認夷狄是罵人的。

同樣,時人都認為,清朝得天下的過程非常殘暴,和德行沒什麼關係,反而屬於禽獸行為。雍正試圖進行辯解,但他也無法解釋清朝當年的各種行徑。不僅如此,雍正本人還特別熱衷於跟人辯經對線,洗不白也不放棄,天天和人大聲討論自己祖上是不是禽獸……

這麼折騰一通下來,還不如不去說呢。

而且,相對而言,這些已經不是根本性的問題了:雖然不好解釋,但本質上是具體行為導致的過錯。在這之外,這個理論,還有個基礎上的漏洞。

清朝首先是個世襲的王朝,而在東方,所有王朝都得面臨一個問題:要同時證明,自己起家建立新朝是合理的;別人現在再起家建立新朝,又是不合理的。這實際上是個自相矛盾的問題,連漢朝當初都無法很好解釋。

明朝的解釋法,是借用了“驅逐韃虜”作為理由,這個大義名分,朱元璋當時有,但反對明朝的人卻不一定有。因此,巧妙地用這個差別,回答了自相矛盾的合法性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有沒有接受元朝詔安,都顯得那麼重要。正常來說,這應該不算個大問題,但在這種合法性論述下,就很要緊了。

而清朝不但沒有這種可利用的條件,還反過來,自己就是作為蠻夷被人抨擊的。它必須更加認真地論述自己當初不是作為逆臣賊子在造反,否則大家更要有學有樣了。

因此,歷代王朝,幾乎都要貶低同時代其他造反的人,這也是合法性論述的一部分。雖然顯得翻臉不認人,但為了迎合傳統,拉攏士大夫的支援,不這樣也不行。

比如明朝,就在官修的《元史》裡指責紅巾軍是“賊”。而且,由於編纂過於倉促,沒有仔細審查,有時候會把朱元璋所在的紅巾軍也一起叫賊了……

也有人認為,這是當時的文人對朱元璋不滿所致。即使再怎麼表態,大家還是覺得他就是賊。至於到底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就無從考證了。

僅有的例外,大概就是漢朝。按照劉邦的命令,西漢官方一直承認並且祭祀陳勝。因為漢朝得到天下,在當時人看來,實際上是“爭霸戰爭”,和秦滅六國是一回事。劉邦稱帝,理論上也是來自諸侯的推舉。

而統一戰爭也確實沒有結束,一直到漢景帝時期,才算告一段落。漫長的戰爭和雄厚的實力,讓漢朝獲得了充足的合法性。作為真正意義上統一天下的王朝,它不需要在乎這些問題。漢朝的儒生,甚至經常討論革命易代的問題,以至於成為顯學。後世的王朝,普遍是沒有這種底氣的。

清朝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從結果看,是沒法解決。

從漢朝開始,歷代王朝的合法性屬於一茬不如一茬。到宋朝,其實已經基本沒了。

元朝本質上屬於另起爐灶,放棄了自西周以來的諸侯國名稱,和對應的起於一地、統一諸夏的法統,把“俺最大,俺最合法”當做了法理論述。而明朝則用了驅逐蒙古人的理由,又成功延續了一次。等到清朝接手的時候,能找的理由已經基本上用完了。

清朝按照慣例,指責李自成等人為“賊”,但和其他朝代不同,它無法藉此宣告自己和其他“賊寇”的區別,強調自己的合法性。

雍正的思路,如果真的能夠執行,確實有利於彌合滿漢矛盾,但同時,它不但無助於王朝合法性的確立,甚至還是自己刨自己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