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責任 (1 / 3)

</dt>

朱庭長是個典型的“老轉”,也就是部隊轉業軍人。

大裁軍之前,中國的400萬軍隊中官兵比例只有1:245,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1985年開始精兵政策,恰逢政法機關逐步恢復重建,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軍轉幹部被安置到地方公檢法系統。有一段時間,這些“老轉”幾乎佔政法隊伍幹部數量的一半以上,大部分機關領導和中層幹部也都是由他們擔任。

後來有學者提出,不應該讓轉業軍官進法院、檢查院、公安局,因為他們本身沒有受過專業的法學教育,不具備司法人員素質,更有甚者,將中國司法改革屢遭挫折的原因歸咎到這些復轉軍人身上——在他們眼中,“老轉”們除了喊口令、站佇列,其餘的什麼都不會,竟然還佔據公務員的位置,行政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司法公正怎麼可能實現?所謂的“精英化”就是要求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等到法院、檢察院裡的工作人員都具備相關學歷之後,中國的法治建設才有可能走上正軌。

再後來,國家提出“軍地兩用人才”培養的計劃,地方機關也有了更多高校畢業生充實隊伍,“老轉”幹部才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以x省高院為例,60以上都是法學碩士學位,高層領導則人手一本博士學位,中國法治程序似乎終於可以開始推動了。

結果?結果從最高院的副院長開始,到最基層法院新錄用的高校畢業生,司法腐敗層出不窮——這些“專業人”做出的“專業事”倒確確實實地提高了案件的偵破難度。

按說江雪是個科班出身的法律人,唸書的時候也很同意學者們的觀點,認為照顧轉業軍人不能以犧牲法治建設為代價,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法律是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交給外行人終歸是會出問題的。

不過觀點都是與時俱進的,等她參加工作,想法變得寬容很多,不復象牙塔中那般非黑即白——畢竟生活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那些批評者只看到法院接受“老轉”後面對的問題,卻不去想想當時的公檢法百廢待興,各家高校的法學專業復課不久,哪來的那麼多專業人?如果不是轉業軍人以其嚴明的紀律、過硬的作風、紮實的工作為依法治國打下基礎,自以為“曲高和寡”的法學家們又是憑什麼獲得今時今日的立場?

別的“老轉”怎麼樣不知道,但朱庭長——見到他的第一面江雪就直覺這是個好人,好得不像個法官。長期與當事人打交道,身邊的法官個個面相都難免有幾分嚴肅,從沒見過像朱庭長一樣慈眉善目的老人。若不是身上的制服國徽,她還以為這是個熟練地踩著田埂走過來的是哪家農戶。

法庭在那一片油菜花地的後面,正對著山坡上零零散散地幾十戶人家,這裡就是上走馬嶺村。聽朱庭長說,翻過山頭,還有個下走馬嶺村,這兩個村子的百十口人就是走馬嶺法庭的轄區了。

橫穿過菜地,雙腳已經沾滿了泥土與油菜花的香氣,這種迴歸田園的感覺對她來說十分久違。

除了村口的小食店和小賣鋪,整個上走馬嶺村都沒什麼商業氛圍,村裡人習慣自給自足,有什麼需要就搭順風車去附近的縣城趕集。也只有在相對閉塞的環境中,才能夠保持這種最原始的的社會氛圍吧,江雪想。

在小食店吃了碗麵條當做中飯後,朱庭長領著她在村子裡繞了一圈,去每家每戶認了個門,就算是熟悉環境。

“以前我們這裡是馬幫往來的必經之地,山南的路好走,騎著馬就能過去,所以這邊叫做‘上走馬嶺村’,北面坡陡路急,就只能‘下馬’了。”嘿嘿笑兩聲,朱庭長就著辦公桌上的大搪瓷杯子喝了口水,開始向她介紹本地的風土,“國道修好之後車都從村外走,慢慢就冷清下來了。”

江雪一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