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世新象,榮耀續航
經墨染與謝允多年的不懈努力,海外貿易與邦交之路已被成功開闢,國家呈現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歸國後的二人並未有絲毫懈怠,深知這只是國家走向世界巔峰的開端,後續的鞏固與拓展工作更為關鍵且艱鉅。
墨染向皇帝呈上了一份詳盡的航海日誌與貿易報告,其中記錄了所到各國的風土人情、物產資源、政治格局以及與各國簽訂的貿易協定和邦交條款。皇帝龍顏大悅,召集眾臣於朝堂之上,對墨染與謝允的功績予以高度讚揚,並賞賜無數珍寶與良田美宅。然而,墨染與謝允卻齊齊跪地,懇請皇帝將賞賜轉用於航海貿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如擴建船塢、培養航海人才、設立專門的貿易研究機構等。皇帝深受感動,恩准其奏,並下旨全國全力支援海外貿易事務。
在墨染的建議下,朝廷於沿海各地設立了航海學堂,廣招聰慧好學的青年子弟,聘請經驗豐富的航海家與學者授課,傳授航海知識、天文地理、外語交流以及貿易技巧等。謝允則親自參與編寫了《外交商貿禮儀規範》與《貿易糾紛處理法典》,為日後與各國的交往提供了明確的準則與依據,確保貿易活動在公平、公正、合法的框架內進行。
隨著海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國內的工商業也迎來了巨大的變革與機遇。絲綢、瓷器、茶葉等傳統產業為了滿足海外市場的龐大需求,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產量也大幅增加。一些新興的工坊與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專門從事與海外貿易相關的加工、包裝、運輸等業務。例如,在瓷器之都景德鎮,窯廠主們引進了先進的燒製技術,研發出了更符合外國人審美與使用習慣的瓷器款式,不僅在外觀上精美絕倫,而且在實用性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些瓷器透過船隊運往海外,價格不菲卻依然供不應求,為國家賺取了大量的外匯。
在農業方面,從海外引進的新作物如玉米、土豆、番薯等在國內廣泛種植,這些作物產量高、適應性強,有效地緩解了國內的糧食壓力,使得人口得以進一步增長。同時,墨染與謝允還鼓勵農民將國內的優質農產品如絲綢原料桑蠶、茶葉種子等出口到適宜種植的國家,幫助當地發展農業生產,從而實現互利共贏。例如,在東南亞的一些島國,在我朝農技師的指導下,成功種植出了優質的茶葉,這些茶葉經過當地獨特的加工工藝後,又被反向出口到我國,豐富了國內的茶葉市場品種。
文化交流也隨著貿易的往來日益頻繁。各國的學者、藝術家、宗教人士紛紛踏上我朝的土地,帶來了不同的思想、文化、藝術與宗教信仰。京城之中,出現了許多異國風情的建築、餐館、店鋪與娛樂場所。年輕人對來自海外的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學習外語、研究異國文化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我朝的儒家思想、書法繪畫、詩詞歌賦、傳統醫學等也在海外廣泛傳播,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與推崇。在一些國家,甚至設立了專門的學院與研究機構,來深入學習和研究我朝文化。例如,在西域的某個國家,國王親自下令在王宮內設立了“華夏文化研究院”,邀請我朝的學者前去講學授課,該國的貴族子弟們紛紛入學,學習我朝的禮儀文化、詩詞經典與書法繪畫,他們身著漢服,誦讀唐詩宋詞的場景成為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外交方面,謝允憑藉著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與智慧,與各國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外交關係網路。除了定期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活動外,還開展了多領域的合作。在軍事上,與一些周邊國家簽訂了軍事互助協定,共同抵禦海盜與外敵的入侵;在科技上,與各國的科學家們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攻克一些全球性的難題;在教育上,互派留學生,促進人才的交流與培養。例如,與北方的一個強國共同組建了一支聯合艦隊,在海上巡邏護航,打擊海盜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