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和英國因為比利時王國局勢和南非洲等問題,而產生的危機加劇時,英國提出了這次會面,
還沒有展開會議,就被法蘭西、普魯士、荷蘭三國要求英國在南非洲承諾不再進攻德蘭士瓦共和國,在比利時王國局勢中保持中立等。
不過,英國並沒有直接回應三國提出的關切問題。
反而只稱是為了緩和和法蘭西以及其他兩國共同的緊張關係,四國將會上演四國首相在巴黎歷史性會晤。
英國首相將會分別跟三國的首相進行一對三多邊會談、一對一雙邊會談。
為此,這幾天巴黎成為世界關注焦點,在此期間,也就是瑞典挪威的奧斯陸,才因為荷蘭和瑞典的結盟造成的轟動,才分去了些許的光芒亮點而已。
“比利時的的局勢會怎麼演變?”
荷蘭駐奧斯陸領事館內的特別接待間,這是他臨時的辦公和休息地點。
威廉四世靜候巴黎會議的結果,同時也在反問自己一些問題。
巴黎的英、法、普、荷四國首相會面已經快要開始了,這次會談會帶來那些變化呢?比利時又會怎樣發展呢?
這個問題不是由柏林(普魯士王國首都)決定,也不是由巴黎或者阿姆斯特丹決定,而是由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帕默斯頓子爵決定。
不管其他各方嘴上承認不承認,也不管帕默斯頓子爵和維多利亞女王在國際外交中的治理能力怎麼樣,有兩點國際社會必須認識到:
第一點,就是在歐洲的其他國家一些英國支援du立的國家中,基本上還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儘管這些國家目前都跟各國有著日常往來的外交關係。
除英國外的其他國家也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強化了在這些國家的政治或經濟存在。
但是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上,他們這些國家多數還是認為英國才是作為該區域的老大,承認英國才是他們的保護國。
英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就連法蘭西和沙俄帝國以及奧地利帝國都替代不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義大利王國,法蘭西出兵又出外交關係,最後卻是英國拿下了義大利王國的投效。
就跟比利時一樣,儘管荷蘭和法蘭西在比利時有著壓倒性的族裔,可是兩國還是替代不了該國親英的政策,荷蘭更是三十年來一直虎視眈眈拿回‘故土’,卻還是難以拿下。
自從1815年維也納和會後,儘管各戰勝國都在爭取曾經的拿破崙一世統治的各地成為勢力範圍。
各國為了影響力,而進行劇烈的爭奪,在得不到的情況下,趁機支援對方勢力內部的各大家族揭竿而起,成為新的王國和公國,以試圖降低對方的實力。
英國也趁機拿下了不少的新盟友,比如說葡萄牙、比利時、漢諾威、薩克森、義大利等等,這些國家儘管有時候在英國和其他各國爭鬥中搖擺立場,但是從每次最後的結果看,他們最終的選擇都會是英國的一方。
他們還是認同英國最為全球第一大強國的地位,承認英國對歐陸的平衡策略對他們有益。
也相信英國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其在歐洲的平衡角色的領導地位。
他們這些小國就是因為受到英國用來制衡各大國的,如果他們受損,英國的戰略利益也受損,影響自身利益們甚至使得動盪傳導了倫敦那邊。
所以比利時王國因為內部派別引起的動亂,特別是大選降臨各自對於對手的攻擊,進而引來的騷亂,比利時政府和王室不樂意看到,就連英國也不會允許該國最終解體。
其實法蘭西和荷蘭等國真要動手,工具也很多,想幹涉更是擁有多項選擇,只要兩國聯合,那麼比利時和英國想要強力鎮壓都不一定搞得定,更何況難以平息繼續統治,不過兩國都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