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護國軍以奇襲之勢,追上前軍,以牛羊開路,衝開了無防備之心的北蠻大軍,並將挾持齊國公同幾位將軍的一支萬人部隊,圍困在了幕欄峽,最終取得了慘烈的勝利。
何謂慘烈?
兩千人只餘三百人。主帥江微之前胸負刀傷,生死一線。
而大梁的脊樑,齊國公江燕安,在被解救出來時,毅然接過了帥旗,最終以身抗敵,掩護三個兒子撤退幕欄山。
最終戰死沙場。
何謂勝利?
兩千人大破六萬人,斬敵八千九百六十人,可謂大勝。
此番訊息傳至帝京,朝野上下,驚濤駭浪。
皇帝哀慟,在大朝會上生生吐了血,即刻下聖旨以忠義勇武為齊國公的諡號,再封齊王,並由世子江遇承襲齊國公之爵位。
是以十日之後,皇帝不顧朝臣阻攔,前往忠義門迎接齊國公的棺槨。
這一日十一月二十五,天降大雪,忠義門大街之上,肅穆靜默。
大街旁佇立的是赤甲禁軍,他們的身後則是身著縞素的帝京百姓。
人人面上帶著悲傷,有人還在抹著眼淚。
十數里的長街,雪茫茫,人茫茫,巨大黃羅傘下的皇帝,披素白裘衣,人如孤松。
自那茫茫的遠山裡,慢慢地走出了一列緘默的隊伍。
一抬檀香木棺槨扛在六人的肩頭,其後跟著的是兩抬擔架,接著才是身著盔甲的護國軍將士。
慢慢地,抬著棺槨的隊伍近了,不禁有人哭出聲來:“那是大將軍的棺材!”
那肩扛棺槨的第一人,額頭纏了白麻布,身著孝衣,清俊的眉眼如濃墨暈染,在茫茫的天地間瀟瀟肅肅,步履悲愴沉重。
正是齊國公的四公子,江微之。
而在他身旁的擔架上,同樣是兩位身著孝衣的男子。
正是齊國公府江遜、江逸。
江微之一步步地向著忠義門而來,皇帝不顧朝臣相攔,疾步上前,欲接過江微之肩上的棺槨。
“燕安,我來為你扛棺材!”
江微之心中有萬頃的悲慟,此時見皇帝如此,便緊緊地將父親的棺槨扛在肩頭,垂目道:“陛下,臣在。”
皇帝心中歉疚之意如海浪翻湧,只命部隊無需下拜,速速將國公之棺抬進城門。
長街一片哀慟之聲。
漫天的白雪,飄飄灑灑地,落在將那肩扛棺槨的青年的身上,讓人無端的為他哀傷起來。
一月前,國公尚且只是失蹤,一月後,帝京的百姓卻迎來了國公的遺體。
大梁的護國大將軍,就此隕落。
在其後幾天的大朝會上,皇帝陷入了無盡的哀思中,思及年少時同江燕安的情誼,皇帝之根,未曾同國公見上最後一面。
之後,朝中的情勢卻直轉而下,以朔方節度使為首的一些朝臣,開始遞上奏摺,參齊國公貿然迎敵,陷兩萬護國軍與封龍嶺,有通敵之嫌。
皇帝自然將其駁斥,其後卻有朝臣紛紛諫言,最後竟然蒐羅了齊國公十大罪狀,其中不乏豢養私兵,吃空餉,強佔民田等等罪名。
於是,這每日的大朝會,都有人被當庭仗責。
姜鯉新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這乾的第一件事兒,也正是執杖打朝臣們屁/股。
朝中諸事擱置,每天都有兩撥人當朝打嘴炮,皇帝不堪其擾,乾脆罷了五□□。
再多悲痛,也換不來國公的性命。
為了分散朝野上下的爭吵和傳言,宮中下達聖旨,年後的二月十五日,擬於東華門為兩位公主甄選駙馬。
此聖令一出,登時分消了關於國公的一些議論,朝臣們的興趣即刻被轉移,人人都聚焦在了甄選駙馬一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