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類的,謝凌風均會給他們點一支菸,隨便聊上幾句,主要是家長裡短的。
在另外一個小隊,有一個大娘正在地裡播種玉米。
中西部地區,農忙時節,主要的農活當然是栽秧了,其次還有種玉米等其它活計。
春耕播秋收,一年之計在於春。
“大娘,您今年種了多少斤苞谷?”
謝凌風兩人就站在下面的機耕道上,詢問稍微低一層、正在搓苞谷蛋的大娘問道(苞谷,作者老家習慣把玉米稱為“苞谷”)。
“人老了,今年只准備了兩三斤種子。”大娘說完抬頭一看,頓時開心的說道,“原來是凌風來啦?”
武義鎮這裡的村民,一般上了六十左右的老人,看到謝凌風就喜歡稱呼他的名字,以示親近。而年紀小一些的,比如之前的王叔等,就可能會稱呼職位,謝凌風均無所謂,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他們老家這裡種植苞谷,要先準備一些土壤,用肥料等育肥、培熟,然後再搓成一個個圓形的“蛋”,俗稱“苞谷蛋”,將玉米種子放在裡面,再密封搓圓,放在地上,等待發芽。
發芽長出了一段苗之後,再種植到地裡面,這大大增加了種植的成活率。
其實這與水稻秧苗在種植到水田裡之前,要預先在溫室大棚裡培育一個道理,均是為了增加成活率。
謝凌風老家這邊種植農作物,一般是為了自給自足,供給家裡人、家禽、豬等一起吃,其中稻米當然是人吃,但糠麩子、苞谷面等,卻大部分是餵了家禽和豬吃,除了給國家“上糧”之外,基本上不會向外出售的。
大娘家的情況謝凌風也多少有所瞭解。
其子女現在均在外地,兒子好像是在外地工作,女兒嫁出去了,大爺前兩年疾病走了,家裡只餘她一個六十多的老人,說起來還是挺可憐的。
子女孫輩一般都要逢年過節,幾乎是春節了,或者老人生日,才可能回來看望下,也不能說子女不孝,只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上有老下有小的,均不容易。
但大娘卻很樂觀,每次看到謝凌風均是樂呵呵的,有時候遇到了,甚至會邀請他到家裡喝口水之類的,至於午飯,謝凌風一個年輕人肯定是不會去蹭老人家的。
整個武義鎮,不,整個平城縣農村,其實大致都差不多是這種情況,年輕人要麼在外面務工,要麼在外地成家立業,老家這裡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五十以上的老人或者小孩。
這也是這個時期我們農村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