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科技探新,智啟未來
商貿的繁榮為中原帶來了豐富的物資與財富,也讓墨染與謝允意識到科技發展對於國家長遠進步的關鍵意義。在目睹了諸多因技術侷限而導致的生產效率低下、工程建設艱難等狀況後,他們決定將心力傾注於科技探索與創新之上,力求以智慧開啟中原更為輝煌的未來。
墨染首先在京城設立了“崇技司”,廣納天下能工巧匠、奇人異士以及對數理、天文、地理等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此機構旨在集中各方智慧與力量,進行科技研發、技術改進與知識傳承。謝允則憑藉其廣泛的社交圈子與對新奇事物的敏銳感知,四處尋訪隱匿於民間的科技人才,將他們舉薦至崇技司,使得這個新生的機構迅速匯聚了一大批精英骨幹。
在農業領域,中原傳統的耕種方式雖延續多年,但產量增長緩慢,且極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墨染與謝允召集農學家和工匠們共同研討,試圖探索出更高效、更穩定的農業生產技術。他們借鑑了一些外來的灌溉技術理念,結合中原的地理氣候特點,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改良,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水車灌溉系統。這種水車不僅能夠根據水位高低自動調節提水高度,而且在水流較小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執行,大大提高了農田的灌溉效率。
為了進一步提升糧食產量,他們還鼓勵農學家研究新的育種方法。一位名叫趙啟的年輕農學家,在墨染與謝允的支援下,潛心鑽研多年,終於培育出了一種適應力更強、產量更高的小麥品種。這種小麥不僅顆粒飽滿,而且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當新小麥品種在部分地區試種成功並取得顯著豐收成果時,整個中原都為之振奮。墨染與謝允立刻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種新小麥的種植,並組織農學家們深入各地鄉村,向農民傳授種植新技術和田間管理經驗。
在工業製造方面,傳統的冶煉技術限制了金屬製品的質量與產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墨染邀請了各地的鐵匠、冶金師齊聚崇技司,共同探索冶煉技術的革新。他們透過改進熔爐的結構與通風系統,提高了爐溫,使得金屬的冶煉更加充分,純度更高。同時,還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鍛造工藝,能夠使金屬製品更加堅韌耐用。在兵器製造上,這一技術突破尤為重要。謝允親自監督兵器的打造過程,將新的冶煉與鍛造技術應用其中,使得中原軍隊的兵器在鋒利度、韌性和耐久性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大大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隨著商業貿易的繁榮,中原與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建築領域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墨染與謝允意識到傳統的建築風格與技術在大型商業建築、港口設施等建設中存在諸多不足。於是,他們引入了一些異域建築的設計理念與構造技術,如更加穩固的拱形結構、排水效能優越的尖頂設計等,並與中原傳統建築美學相融合。在京城的商業中心建設中,一座融合了中原飛簷斗拱與西域穹頂風格的大型貿易市場拔地而起。這座建築不僅造型美觀獨特,而且內部空間寬敞明亮,通風與採光效果極佳,成為了京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為各地的建築發展提供了新的範例。
天文學領域同樣取得了重大進展。墨染深知天文觀測對於農業生產、航海導航以及曆法制定的重要性,他大力支援天文學家們建造更為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在眾多學者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巨大的渾天儀在京城郊外的天文臺落成。這架渾天儀能夠精確地觀測天體的執行軌跡、位置變化以及日月星辰的出沒規律。透過對天文資料的長期觀測與分析,天文學家們修訂了中原的歷法,使其更加精準地反映季節變化與農時安排,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更為可靠的時間依據。
然而,科技探索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許多新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遭遇了來自傳統觀念與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力。一些保守的學者認為新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