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鞋子和腳看作兩種微生物,那麼腳的形體逐漸改變,沒有了鞋子就無法存活,而鞋子沒有了腳仍能存在,再加上腳仰賴鞋子取得行走的能力,鞋子受到磨損讓腳得以行走‐‐它們儼然就是一種寄生關係。
腳的形體改變到一種程度時,沒有了鞋子,就無法獨立行走。
雖然說鞋子和腳之間並沒有營養交換,但是卻有物質能量的替換。失質的鞋子,供給腳行走的能力。
所以鞋寄生,到底可能嗎?
從生物學惟有營養交換才達成相互關係的角度來看,的確不可能。但是理論上來説,卻有可能。
但問題是,為什麼腳要開始寄生在鞋子裡?為什麼腳的形體會產生改變?
難道真的是為了&ldo;適應&rdo;環境嗎?
適者生存,這個達爾文經典理論,如果套用在腳和鞋子的關係上,成立嗎?難道腳已經到了如果不適應鞋子就面臨生存危機的地步嗎?
文素抓緊了被單,皺著眉,無法入睡。夜裡的天氣很悶熱,空氣像凝滯了一樣;她能感覺到手臂、背部都是黏呼呼的汗水。
但是並不只是天氣讓她睡不著覺。
如今的世界,只要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會穿著鞋子出門,再沒有多少文明城市人會光腳走路。甚至在自己的家裡,也要穿著拖鞋,才能保護雙腳不沾染地表濕氣。
如果不穿鞋子的話,雙腳便曝露在各種地表尖利物、昆蟲、寄生蟲等的危害中,隨時會受傷或受感染。
而現在的鞋子成為一種時尚品,各種各樣的款式,帶出各種各樣的風情。人類的腳穿上高跟鞋、平底鞋、靴子、帆布鞋,甚至拖鞋也好,亦沒有一種鞋子的設計和質地能真正符合人體工學‐‐總有磨破皮、趾骨外翻、腳板疼痛、腳趾起水泡等等的風險。
從這方面來説,人類的腳不能沒有鞋子,同時間,又遭受到鞋子的限制。為了減低受傷的頻率,提高健康水平,雙腳逐漸改變形體以適應鞋子的形狀,達到與鞋子合而為一,正正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就是所謂的適者生存。
但是適應而產生形體改變,從演化論來説要好幾千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出現得如此突然。除非是遭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而出現突變。
而又有什麼環境條件能讓腳產生突變,改而適應鞋子的形狀?
如果這種環境條件是人為的,那麼又是為什麼?
想著想著,文素終於忍不住坐了起身,伸手抹了抹額頭的汗水。
她望了眼牆上的鐘,已經是凌晨四點鐘了。
她抬頭看了看天花板的五葉式風扇,正賣力地轉著,但是房間裡並沒有變得特別涼爽。文素房間的空調最近壞了,只好都仰賴這架風扇。
窗外依稀灑進一點月光。
文素深呼吸了一下,以有點顫抖的手拉開了被單。
被單下露出她的雙腳,足部的腳趾各自往第三腳趾靠攏,趾骨似乎都壓制變形了,彎曲的腳踝,像過不久再彎曲下去就會斷掉一樣。
文素揉了揉眼,但是月光下她的足部依然是幾秒前那副詭異的模樣。
已經開始了嗎?
文素倒抽了一口氣,努力鎮靜下來,但是雙手還是忍不住微微顫抖。
鞋寄生,開始在她身上發生了嗎?
這個變化是兩天前開始的,但是她一直告訴自己是某種心理作用。現在看著那在變形過程當中的腳,她不得不開時質疑鞋寄生的可能性。
等早上醫院開門了,她第一時間就要進行骨科檢查。
不能再拖了。
文素又躺了回去。望著天花板的風扇轉啊轉,她忍不住還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