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幾條鐵路的通車,澳大利亞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也促進了更多移民,甚至現在,因為戰爭的原因,歐洲在荷蘭的宣傳下,竟然有不少人開始選擇到那裡避難,至於最後悔不會歐洲,誰知道呢。篳趣閣
就連米利堅聯邦國,據說也有不少人願意移民到那裡,特別是是悉尼和墨爾本以東南部一帶,其中,荷蘭裔居多,佔據了60%以上,人數在10萬左右。”
內政大臣瓊勒爾在荷蘭樞密院會議上,作出了有關遠東澳大利亞的鐵路概況。
威廉四世許久的平靜的心有些沸騰了,這是他一手推動的建設,如今已經慢慢的開花結果了,哪裡能夠不激動。
澳大利亞幾乎跟他的孩子差不多。
1862年從英國索要過來,看著它從荒蕪大陸變成如今幾百萬荷蘭人的居住。
從荒野小路變成現在的鐵路滿地爬行,這可是短短的幾年完成,幾乎算是奇蹟。
當初剛開始規劃的時候,他以為建設一條鐵路,需要十幾甚至二十幾年才對,畢竟現在的技術哪裡比的了後世那麼先進。
可是他錯了,而錯的十分離譜。
因為瓊勒爾他們的規劃書上,開通的這幾條只用了短短的差不多4年就搞定了。
當時的不相信,但是眼前的答案卻讓懷疑煙消雲散。
現在才恍然醒悟過來,現在可不是後世啊。
現在不需要徵地,不需要太高的工錢成本特別是後面這一條,這可是十分的重要。
前世澳大利亞大陸鐵路說多也不多,為什麼因為人口少是一個原因,但另外一個就是的土地,很多都是資本家侵佔了,想要徵收十分的困難,賠償就能夠讓他們的政府賠的dao-臺。
人工成本更是天價,要知道他們的工資在世界人均1萬美元左右的時候,澳大利亞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5萬美元。
如果要1萬個工人修一條鐵路的話,,那麼一年就要給他們5億美元工錢,這還不算別的勞動保障福利等支出。這對於財政來說是十分具備壓力的。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同,為什麼,因為要說人均收入的天花板在哪裡?
是荷蘭。
荷蘭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超過了英國,人均是收入90英鎊,而英國才80英鎊而已,米利堅聯邦國更是不到荷蘭的一半。
至於雖然荷蘭的土著稍微好一些,但是荷蘭政府也不是慈善機構,只給出了不同的加碼,比如說澳大利亞和東印度土著給出了20英鎊一年,而馬達加斯加島土著則是15英鎊。
至於非洲大陸的鐵路建設,更是隻給出了年工資10英鎊。
“陛下,我們招募了非洲土著超過10萬人,東印度土著和澳大利亞土著也超過20人萬”
瓊勒爾精打細算的道:“非洲土著工資支出在100萬英鎊左右,而澳大利亞和東印度土著再是需要300萬英鎊。”
威廉四世已經消化了這幾十萬勞動力帶來的廉價訊息,同時不由苦笑。
這年代的勞動力可不是後世那種少爺、大爺型的勞動力。
這裡沒有8小時工作制,這些人每年幹活常年甚至保持超過12個小時以上,則是簽了合約的。
別認為不人道,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甚至在非洲,每次招募,還有很多人排著長龍還希望被選上是這份美差呢。
畢竟10英鎊的收入,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底層人也就是這個收入而已,可以說對於非洲人來說,堪稱上層工資也不為過,因此哪有不想去的想法。
所以工人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麵包,絕地不是涮刷影片。看看小-說那些人可以理解的,甚至威廉四世想到,或許活在八九十年代的人,還可以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