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所作所為,令我們奧地利帝國倍感威脅。
因此,奧地利對沙俄帝國在經過克里米亞戰爭後,僅存的一時好感,也因為沙俄帝國再次推動歷史的車輪重蹈覆轍向黑海南邊前行而消失了,
現在,奧地利政府選擇站在了正確的英國一邊,對沙俄帝國作出了防備的姿態。”
這是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議會上,對跟英國的結盟進行解釋。
奧地利幅員遼闊,是神聖同盟的一員,而且多年來都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英國是現在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樣的一個組合,對於任何歐洲國家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威嚇。
當沙俄帝國對奧地利的明確跟英國統一對俄政策感到詫異後,沙俄帝國開始增加兵力往南前進。
而前面的前線部隊在佔領了瓦爾納後,也選擇不在前進。
當1865年8月25日的時候,超過10萬沙俄軍隊抵達了羅馬尼亞
其中就有五萬人部署在了羅馬尼亞公國和比薩拉比亞公國靠近奧地利的邊境地區附近,另外的5萬人部署到了靠近保加利亞邊境。
與此同時,在高加索地區,沙俄帝國也增加了超過5萬軍隊,防止奧斯曼帝國在黑海東部進行反擊。
特別是對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國都中間隔離帶的喬治亞地區。
奧地利自然也不甘示弱了,他們也在東線特蘭西瓦尼亞地區部署了超過10萬人。
而北部,則是跟石勒蘇益格的軍隊調換,把剛剛經歷過石勒蘇益格戰爭的有經驗老兵五萬人,調回奧地利本土,
奧地利把他們部署到北部跟沙俄帝國邊境克爾巴阡山,那裡靠近烏克蘭,這樣可以首尾呼應的,對東部羅馬尼亞和北部的沙俄帝國烏克蘭公國進行威脅。
沙俄帝國看到奧地利擺出來的架勢,哪裡還不明白,奧地利帝國跟英國對抗沙俄帝國的意志堅定啊。
這使得亞歷山大二世猶豫了。因為沙俄帝國儘管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恢復了元氣,國力甚至出現了大大的提升,跟10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此對付奧斯曼帝國這個逐漸沒落的大國來說,沙俄是非常有自信的。
但是如果加入奧地利的話,那麼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就顯得有些吃力。
奧地利三四千萬的人口儘管沙俄比多了近倍,但是別忘了還有奧蒂曼帝國的存下兩國的人口相加,其實跟沙俄帝國相比,並不少多少。
而且兩國的軍隊相差無幾質量上,那需要比過才知是否是真金白銀。
最讓沙俄帝國擔憂的是,英國在旁邊的威脅,這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大威脅。
這可是一個見血封喉的國家。
沙俄不提起萬分晉升來防備對方。
不過在1865年8月27日的一個米聯邦政府的團隊突然出現後,普魯士外交團隊跟著前往了聖彼得堡進行訪問,然後,亞歷山大二世就把顧慮打消了。
1865年9月5日,北美洲的米聯邦國向南方的聯盟國和英國登陸陸軍發動攻擊,在格蘭特利用南方聯盟國和英國自認為北方不敢面對他們的心理下,運用偷襲在先,早已部署的大軍在後跟上的策略。
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這次北方似乎有如神助,南方聯盟國對北方軍隊派兵排兵佈陣的手法突然感到陌生了,一個措手不及之下,竟然被打了己方陣勢凌亂,被衝擊下,更是節節敗退。
而英國原本想要儲存實力座上觀戰,但是北方卻不會給他們機會,
在里士滿的東部,英國軍隊也面對同樣攻擊。
不過跟前幾次不同,這次原本在他們看來老土的美式攻擊,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