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軍隊都對中部的中心城鎮奎魯存在著佔據的野心,可是都沒有首先動手,因為一旦先動了手,卻是怕引來了其他三方聯手打擊。
於是,這個局勢,卻是定了下來。
南部非洲火熱展開,中部非洲也不讓於人。
奧地利帝國自從佔領了奈及利亞後,見普魯士在佔領了喀麥隆後,還不滿足,竟然接連拿下了索馬利亞和奈米西亞,甚至現在還跟英國在貝專納對峙,又在南羅得西亞西部與南部的英國、東部葡萄牙和北部的荷蘭對峙。
四國分別還在北羅得西亞(即辛巴威)瓜分了新的殖民地,對此,他們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自然不滿了,因為這在他看來,輸給誰都可以,就是不能夠輸給普魯士這個二五仔。
於是,中部非洲的局勢開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奧地利帝國在奈及利亞突然增兵到了5萬,留下1萬常住西部伊凱賈和1萬在東南部的哈科特港外,剩餘的部署一萬在中部總督府所在的阿布賈城。
剩下的兩萬中,一萬往西,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打下了西部的貝南,佔據著科托努。
而另外的一萬人,則是北上向尼日進軍,可是,他遇到了兩個老對手。
原來在那裡,法國人和義大利人早已經開始了行動。
甚至尼日西北部城鎮尼亞美、塔瓦和阿佳德茲,都已經被法蘭西帝國從佔領的馬裡和阿爾及利亞方面南下拿下了。
而東北部則是賈多高原和卡瓦爾綠洲在內,都落入佔據了利比亞的義大利王國手中。
不過奧地利還是佔據了南部的津德爾,一路向東的到達了查德湖北部。
三國在尼日成為預設般的劃定了地盤,大家很有默契的額,沒有發生哪怕一槍子彈的浪費。
不過,南部,奧地利就不會客氣了。
喀麥隆的普魯士軍隊駐紮兩萬人,奧地利帝國早已經知道,而這裡的奧地利軍地則是5萬,巨大的懸殊,使得奧地利帝國心生傲氣,有些不把普魯士軍隊放在眼裡,
所以經常在雙方的邊境城鎮如拉羅、孔查等起了矛盾,特別是在橫跨兩地的福格爾峰的巨大深林內,兩國經常有士兵莫名的死去,於是都在指責對方就是兇手。
兩國在非洲邊境的糾紛,多次都反饋到德意志邦聯議會中,在那裡,這兩個德意志邦聯經常吵鬧,各自的盟國更是使了勁的為自己的盟友吶喊助威。
他們在非洲緊張局勢,更是像火上澆油般的,在歐洲大陸引來了眾人的主意,而德意志邦聯內部的爭鬥,也引發了各個成員國對未來德意志邦聯的前途,誕生了悲觀想法。
總之,非洲現在發生的一切,都在歐洲大陸引來了溢位的效應,產生了對歐洲格局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