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乃至整個西半球沒有人不是談之色變的。
因此當瓊勒爾一說,在座的都讀過那段歷史自然也不例外了。
瓊勒爾卻是不管不顧的道:“指中世紀以來,宗教對人們的精神控制,引發了強烈的民憤,德意志聯盟和英國等歐洲廣大的地區紛紛進行自我文化的內部改革,這一改,就引發了誕生了天主教和新交的矛盾。
由於地理位置,天然相近,之16世紀開始,英國的新教勢力採取各種各樣的滲透方式滲透到了愛爾蘭王國內部,干預其政治走向,17世紀末,新教勢力透過了政權改變掌控了愛爾蘭政權,並對天主教以歧視的眼光對待,這引起了愛爾蘭大批天主人的不滿,這也造成了愛爾蘭內部頻繁衝突的重要原因”
1800年政治上被吞噬、軍事上被脅迫,愛爾蘭議會最終無奈的而透過了與英國合併的法律,並宣佈了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成立。這段歷史就是愛爾蘭移民正式開啟了個大口子的開始,社會動盪,迫使愛爾蘭人遠走他鄉謀生,包括歐陸和新崛起的美洲。
最為最後一個加入聯合王國的成員,愛爾蘭在宗教問題上與英格蘭高度不合=和,因為這時候新教就是英國的國教,新家成為英國最龐大的政治中心力量,而愛爾蘭則是天主教為主流的地區,新教的日漸滲透,於是不滿的天主教徒開始厭倦了本土的生活,特別是英國政府在政策上竟然偏向新教地區,就連愛爾蘭出現的捱餓災難等們都不管不顧的情況下,移民開始大量的出走,原本想向歐陸,最後發現就連南部的法蘭西,自己都難保,哪裡還有新就業提供不給他們,於是,米國的新成立光景,就打動了這些人。
在17世紀從美洲引入了馬鈴薯後,愛爾蘭曾經出現過一段繁榮的經濟社會時期,人口大幅增長,但是可惜好景不長,之1802年開始,愛爾蘭的馬鈴薯種植遭遇了大規模植物疫情災害,大量的土豆爛於地中。據英國的資料顯示,之1728年以來,愛爾蘭發生24次,但是在1802年開始災害正式步入巔峰,之前的都是小巫見大巫。
馬鈴薯當時就是愛爾蘭人的主食,疫情導致的失收更嚴重威脅了他們生命健康,這次疫情更是直到了1852年才逐漸緩解。
不過愛爾蘭的人口銳減,主因是因為宗教和糧食的供應不上,但是還有另外一個主因,就是大英帝國領導力不力所加劇的結果,饑荒發生後,英國政府非但沒有緊急弛緩,運送物資,反倒是縱容新教大地主階層繼續對這些天主教農民實行作物強制徵收,將本來就稀缺的糧食優先供應英格蘭。
甚至更離譜的是,新教商人還繼續將愛爾蘭作為美洲糧食的轉運港口,卻不願意以低價出售賣給貧窮的愛爾蘭人,同樣的助長了愛爾蘭人的饑荒蔓延和彼此之間的兩地隔膜。為日後留下了仇恨埋下了伏筆。
有幸活下來的愛爾蘭人,開始謀求新的出路,而北美,成為了他們的一個重要選項,自英國殖民實力深入美洲後,陸陸續續的有不少勞工和壓迫在底層民眾,漂洋過海來到這片新大陸的尋覓商機,貧窮的愛爾蘭人,自然對擁有眾多相同境遇的族裔的北美充滿嚮往。
“這一系列的原因造就了愛爾蘭人移民大潮的展開。1800年-1810年,愛爾蘭移民米國人,1810-1820年移民2萬5800人,1820-1830年移民米國5萬4338人,1830-1840年20萬7140人,1840-1850年78萬0790人,到了上個十年的1850年-1860年,愛爾蘭人竟然恐怖的達到了91萬1145人。”
隨著內政大臣瓊勒爾的一組組資料的出現。
吸吸吸!
所有人都急促的呼吸著,都不安的看向了威廉四世。
“單單一個愛爾蘭就出現了這麼多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