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7年十一月,寒冬的冷風肆虐著大地,然而在應天府,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朱元璋在宮殿中,正與徐達、常遇春等一眾將領商議北伐大計。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說道:“如今時機已到,朕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中原。此次北伐,意義重大,務必成功!”
徐達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不辱使命!”
常遇春也大聲說道:“願為陛下效死!”
出征前夕,徐達在營帳中與常遇春徹夜長談。
徐達面色凝重地說:“常將軍,此次北伐,路途遙遠,敵軍眾多,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常遇春點了點頭,回應道:“徐將軍所言極是,不過我軍士氣高昂,定能取勝。”
徐達接著說:“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糧草、軍備都要確保無虞。”
常遇春說道:“我已吩咐下去,讓將士們加緊籌備。”
為了獲取漢族群眾的基礎,朱元璋釋出了檄文“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一訊息迅速傳遍了各地。
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百姓們聚集在一起議論紛紛。
一位老者激動地說:“終於要北伐了,趕走那些韃子!”
一個年輕人說道:“是啊,希望徐達將軍能帶領大軍早日凱旋。”
二十五萬大軍在淮河集結,徐達站在高臺之上,對著將士們大聲說道:“兄弟們,我們肩負著恢復中華的重任,此去北伐,定要奮勇殺敵!”
將士們齊聲高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行軍途中,徐達與一位校尉騎馬並行。
校尉問道:“將軍,此次北伐,您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徐達沉思片刻,說道:“敵軍的頑強抵抗和地形的複雜,不過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克服。”
校尉堅定地說:“願隨將軍出生入死!”
。
月初,徐達在營帳中與將領們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
徐達說道:“山東沂州的王宣、王信父子所領導的元朝地方武裝,實力不容小覷。若能招降,可減少我軍傷亡。”
一位將領說道:“將軍,派使者去招降,是否太過冒險?”
徐達回答道:“先禮後兵,若能不動干戈,自是最好。”
於是,徐達派遣使者前往沂州。
使者到達沂州,見到王宣、王信父子。
使者說道:“如今大勢已去,徐達將軍有意招降你們,只要歸降,定有厚賞。”
王宣猶豫了一下,說道:“容我們考慮考慮。”
王信在一旁說道:“父親,不如先答應他們,再作打算。”
最終,王宣、王信父子表示願意投降。
訊息傳到徐達軍中,徐達大喜。
徐達說道:“若能和平解決,自是好事。”
然而,沒過多久,王宣、王信父子卻突然反悔,再次舉起叛旗。
徐達得知後,憤怒不已。
徐達對將領們說:“這王宣、王信父子出爾反爾,實在可惡!”
將領們紛紛請戰:“將軍,讓我們出兵討伐!”
徐達說道:“且先觀察一番,再做定奪。”
在沂州城內,王宣與王信父子也在爭論。
王宣說道:“我們這樣降而復叛,恐怕徐達不會善罷甘休。”
王信說道:“父親,怕什麼,我們有城池可守。”
徐達決定進兵沂州,徹底解決叛亂。
在行軍路上,徐達對副將說:“此次進兵,必須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