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店家與大堂中幾位住客講了一會兒,宋遊也坐在旁邊靜靜地聽了一會兒,待得店家將過往神仙與湯餅之事講得差不多了,幾位住客面前的湯餅也吃得七七八八了,進入了低頭喝湯的階段。
店家又去後廚看了眼,回來告知道人,還得再等一等。
“無妨,無妨。”
道人仍是如此說道,十分和氣,隨即順勢對他請教:“方才聽店家講起城中有位李大善人,當年是個惡人,與神仙有些淵源,卻不知如今傳說中的神仙已離開南畫十七八年,那位李大善人又如何了?”
“哈哈哈哈,先生聽小人稱他為李大善人,便知結局了。”店家笑著說道,權當給客人們下飯消磨,“善人善人,便是為善心善之人。”
說著稍稍頓了一下:
“自從遇了神仙,李大官人便改過自新,既悔過又彌補。說來也妙,自打這位李大官人不再欺行霸市,巧取豪奪之後,反倒更加富有,原先李大官人在衙門買了個閒職小官,如今也升到了提刑千戶。”
“升官發財了?”
“是這個意思。”店家說道,“咱們南畫的布本就出名,對了,諸位客官若是第一次來,除了嚐嚐咱們南畫的神仙湯餅,若是有空得閒,也得去城中買上二尺布做件衣裳,咱們南畫的布,向來柔軟舒適,堅固耐用……說到哪裡了?”
“南畫的布。”
“哦哦,南畫的布。”
店家連連點頭,繼續說道:
“如今城中最大的布莊便是李大善人家中的,他專請城中城外窮苦人家的婦女去做工,薪資開得很好,每天中午還包一頓飽飯,很多婦人都願意去他家做工。聽說連帶著整個城中的布莊布坊給工人開的薪資都要比以前高些了。婦人們也知恩圖報做的布在城中也算很好的,加上別地商人聽說此事,也都願意來他家買布,漸漸一來,這布莊竟是越做越大。
“至於賺取來的錢財,很多都用來接濟窮人,在城中修路,建設義塾了。
“十幾年間一直如此,我們才稱他為李大善人,就連縣官也對他青睞有加,官職也一加再加。”
“原來如此。”
宋遊聽完點了點頭。
這位店家說的,與當年舒一凡從平州借山路過南畫,回到禾州禾原時對他說的差不多。
如今世道將亂,即使不做什麼大事,沒有任何圖謀,能在當地有個好名聲,怎麼也是一件好事,也許有時還能藉此安身。
亂世中除了嗜殺成性的魔頭,別的講究仁義禮法的梟雄,不管是正統還是諸侯,亦或是義軍,到了一地,對於當地遠近有名的善人,大多掌權者也會對之多幾分敬意,甚至屈身拜訪的故事也不少。
算是將一種財富換成了另一種財富。
“店家方才說,城外原本還有一個尼姑庵,也似與那李大官人有關,卻不知現在如何了?”
“先生對此倒是格外關切。”
店家聽聞笑了笑,擦了擦手。
大堂中幾位客人也朝宋遊投來目光。
這位道人的好奇心確實有些重了。
尋常人愛聽神仙故事是正常的,可大多人來此,詢問店家,或是去城中茶樓聽說書先生講當年之事,也只是聽一聽與神仙有關的內容,最多對那李大官人稍稍關心一些,極少有人會如此細緻的問起其他人的結局。
“那尼姑庵早就沒有了,如今改成了城外的義塾,又擴大了一些,請了教書先生,附近十里八鄉窮苦人家的孩童只要帶上中午飯食,就可以去義塾中讀書學字。也是李大官人出資。”
“那些尼姑呢?”
“小人倒不是很清楚,家父也許更清楚些。只聽說她們大多都有了田產,有的在義塾附近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