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9章 斷 (2 / 2)

過,放了也問題不大。

“夏侯惇在幾日前已然返回,只是那曹操來使欲與主公一見,故而一直留在宛城。”

聽賈詡這麼說,張繡好奇心起,“曹操使者乃是何人?”

“北海孔文舉。”

賈詡如是說道。

孔融,字文舉,徐州魯國人,為孔子二十世孫。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人陶丘洪、陳留人邊讓齊名。

後因與董卓在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一事意見相左,被遣往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國相。

孔融到北海國為相後採限了諸如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等一系列頗有成效的政策。

又設定城邑、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了鄭玄、彭璆、邴原等賢良,故而頗有政聲,被稱為“孔北海”。

建安元年,漢帝遷都許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

其實這些事情如果不是賈詡說起,張繡並不清楚。

對於孔融他更多的印象來源於“孔融讓梨”這個典故和“建安七子”這個代號。

前者是幼年啟蒙道德故事,後者是義務教育文學常識。

所以當聽到居然是這個孔融來了南陽,還一直不肯離開想要見自己一面的時候,張繡也覺得有些驚訝。

注意到張繡的表情,賈詡便說道:“主公欲見此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和建安七子的名號現在都還沒有傳開,張繡便說道:

“去歲黃祖曾問正平,言曰許都有何人物?

正平答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

今孔文舉既來,我便與之一見,看其是何人物?”

賈詡聞言便是一笑,“只怕主公要失望,詡觀其人,自負才氣秉性,然才器粗略,唯志在靖難,能詩善文,尚值一提。”

張繡:( ̄▽ ̄“)

你就直說孔融志大才疏唄,還解釋這麼多幹什麼?

等等,興許是這個成語現在還沒有出現?

張繡並不知道,志大才疏的出處正是《後漢書·孔融傳》。

由此可見賈詡看人的眼光有多麼老辣。

很快,張繡便和孔融見了面。

因為夏侯惇已經被放走,用來交換夏侯惇的糧草輜重也已經交付,所以孔融這次的公事算是辦完了。

他留在這裡,就是想見見張繡這個明明打敗了曹操,還逼得他在這種關鍵時刻不得不妥協的人。

所以當聽賈詡說張繡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返回南陽的時候,他愣是留了下來,一直等到了張繡回來。

張繡原本以為孔融作為一個文學家,應該是乾淨儒雅的型別,萬萬沒想到,孔融居然生得十分高大威猛。

不但身長八尺,而且看上去孔武有力,威風凜凜。

和他相比自己反倒更像是一員儒將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