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歷史軍事>三國張繡最後去了哪裡> 第217章 兩位謀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7章 兩位謀臣 (3 / 3)

著說道,“董國舅多赴國難,吾素知之,若得其相助,此事定可行之。”

孔融說得篤定,但諸葛亮卻並不看好。

倘若只憑一個董承就能改變曹操的主意,那他也不會權傾朝朝野了。

不過孔融怎麼說都是為了張繡的事情奔波,諸葛亮也不好說打擊的話,只是叮囑他一定要小心謹慎,凡事以保護自身安全為上。

孔融聞言笑道,“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未曾想孔明伱年紀輕輕,處事卻是這般謹慎。”

諸葛亮也笑:“若文舉因此事被曹操忌恨,主公勢必責怪,便是亮也於心不安。”

“大丈夫處世,不能建立功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

孔融哈哈大笑,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問道,“倒是融有一事一直頗為好奇,不知孔明可否替為兄解惑?”

諸葛亮點頭:“但說無妨。”

“我等皆是年到二十方才束髮結冠,由家中長輩賜字,可孔明你如今不過十八,怎的早早就取了字?”

原本一直沒有插口的趙雲聽到這句話,也是好奇地轉向諸葛亮。

他比孔融知道的更多。

當初張繡在豫章第一次見到諸葛玄的時候,後者就提到過諸葛亮的字是孔明。

那時諸葛亮才十六歲。

諸葛亮聽到這個問題,沒有說話,只是長長嘆了口氣。

孔融見狀連忙說道,“若有不便,不說便是。”

“倒也無甚不可言。”

諸葛亮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故與幼弟隨叔父生活。

後長兄子瑜因戰亂與某等失散,吾便與幼弟和兩位家姐隨叔父一同前往荊州。”

說到這裡,諸葛亮頓了一頓。

都說張繡跟曹操有仇,其實諸葛亮同樣也跟曹操有仇。

如果不是當初曹操出兵徐州征討陶謙,他們一家人也不會背井離鄉,前往荊州。

“因一路見生靈塗炭,亮叔心有所感,便提前為亮束髮取字,以示亮已成人。”

聽完諸葛亮的話,趙雲和孔融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

兩人都不知道這個看上去意氣風發的少年身上竟然還有這麼一段往事。

孔融更是連聲道歉,因為他讓諸葛亮想起了這段並不愉快的往事。

諸葛亮卻並不介意,反過來安慰孔融不必為此事介懷。

等到孔融離開,諸葛亮便對趙雲說道,“子龍,文舉此去必徒勞無功,我等亦當早做準備。”

趙雲也不問原因,點了點頭,自去安排。

再說漢帝劉協自朝中回到後宮,便對著伏皇后哭訴起來:

“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李傕、郭汜之亂。

常人未受之苦,吾與汝當之。

後得曹操,本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

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昔日圍場之上,他便身迎呼賀,無禮已極!

如今竟連朕封賞功臣之事也要插足,可見其早晚必有異謀,彼時吾夫婦不知死所也!”

伏皇后聽到劉協的話,忍不住反問道:“滿朝公卿,俱食漢祿,竟無一人能救國難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