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則已經收拾好了行囊,重新放上馬背,帶著馬從道觀中走出來。
“三花娘娘好了嗎?”
“三花娘娘好了。”
“那就走吧。”
道人還是拄著竹杖,走出兩步。
“吱呀!嘭!”
身後的道觀大門自動關上。
“等我們下次再回來的時候,這個小湖裡就會長滿魚兒嗎?”
“多半會的。”
道人很喜歡三花娘孃的描述――
長滿魚兒,長滿兔子。
有一種栽種與收穫的感覺。
還有這小池塘也是。
貓兒叫它小湖。
真是處處都是與人不同的想法。
道人左右環顧一圈,又回頭看了眼這間道觀,心中自然是有些不捨的,卻也沒有過多留戀,本身也就是順道回來看看,很快便又往前了。
只等七年之後再回來。
雲霧再次遮掩了山上。
道人帶著三花貓與馬兒,叮叮噹噹的沿著山間小路下山,伴溪而行,天上還飛著一隻燕子。
經過村莊,再走二里,便上了大路,過了靈泉縣,走了小半天,又踏上一條只能一人通行的小路。小路彎彎曲曲,一邊是田,一邊是土,通往一條被千年古柏所遮蓋的官道。
柏是古柏,路是古路。
正是金陽道,翠雲廊。
道人停下腳步。
身後馬兒貓兒也都停下腳步,搖晃的鈴鐺聲也為之停歇了下。
隨即道人扭頭看去――
果然看不見那座熟悉的山,也看不見道觀了。
“……”
道人笑了笑,邁步往前。
眼前頓時一暗,被曬得發燙的頭皮也感到一陣蔭涼,茂盛的古柏將陽光遮了個七七八八,前方是一條坑坑窪窪的石板古道,古道上滿是透過古柏枝葉的陽光留下的斑斑點點,明暗分明。
十三年前的他也是從這裡上的金陽道。
只是當時上了金陽道後,道人是往右手邊走,如今卻要往左手邊走。
然而金陽道乃是虞朝為了打通逸州到關中平原修建的古道,並不能通往雲州,於是走出不遠,茂盛的古柏便逐漸消失了,金陽道這條美麗而傳奇的古路也在道人的腳下到了頭,轉而踏上與金陽道相連的另一條古路,同樣傳奇的一條商貿路線――
五尺道。
逸都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雲州在茶馬互市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茶商馬商同樣不少,為了方便逸州到雲州的交通,便專門有了一條連通逸州與雲州的商貿路線,便是五尺道。
五尺道顧名思義,寬約五尺。
同樣是虞朝修建的,卻要比金陽道窄上不少,沿途也沒有那麼多的古柏。
不過從逸州到雲州多有大山,修路很多時候都要開山鑿巖,艱難重重,能修出這麼一條規範的五尺道已是不易。況且行走其中的商人也多是用善於爬坡上坎的西南馬馱運貨物,這麼一條相對較窄的官道已經足夠滿足需求,比原先的山路要好走許多。
道人沿著這條路,往西而行。
又是沒有走過的路。
路上常有客商行人,因為路窄,雙方交錯而過時離得更近,互相能將對方容貌看得清清楚楚,只是這一生的緣分大抵也就這麼多了。
這一路風景還不錯,常有大山。
感覺得到海拔在略微升高,也能感覺到氣溫一天比一天涼,身旁山中草木一天比一天綠得淺、黃得深。
“先生,入秋了。”
“是啊。”
“雲都還有大約四百里,雲都的天氣好像要比這樣暖和很多,好像還在春